今年“双十一”网购高峰期临近,根据近年网购市场有关情况反映,此时段内网络购物交易量和交易额均迅猛增长,同时也是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和消费者网购投诉举报的多发期。从近年来国内主要网购平台开展“双十一”促销活动情况来看,部分网络经营者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因此部分消费者逐渐看清个中猫腻,进而更趋向于理性购物。 广东一手机用户“4小时耗23G流量”事件被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昨日下午,广东电信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用户手机内部装有一款高清儿童视听应用程序,重复访问并下载文件产生了“天价流量费”。据透露,该用户手机在随后的11月8日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又产生了12GB流量。 今天“双十一”,不少“剁手党”想必正在狂按鼠标。一中院昨日特别结合该院几年审理的一些网购引发的诉讼,以案说法提醒“剁手党”们在疯狂购物之余,还要擦亮眼睛,注意维护自身权益。 “双11购物狂欢节”临近,记者通过采访检察机关,结合一些近期发生的案例,对消费者进行网购消费提醒,一线办案检察官对消费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支招献策。 近几年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双11”已经成为购物的盛宴。随着“双11”的钟声即将响起,网络购物诈骗的“号角”也要吹起来了。昨天,记者从宁波市公安部门了解了几种常见的网络购物陷阱,提醒那些“买买买”的市民,在购物车满满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异常情况”。 “双十一”临近,各大网络、电视销售平台纷纷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广大消费者也是摩拳擦掌,准备新一轮血拼。每年在各电商借“双十一”平台“冲业绩”的同时,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时常发生。近日,中消协发布了《电视购物服务测评报告》,总结了电视购物存在的问题。 “双11”即将来临,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广大电商,严格履行法定义务,促销莫忘消费者权益,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按需购买商品,切忌冲动购物。 上个月起,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实行当月不清零政策。然而,当这项惠民政策实际执行时,消费者除了拍手称好之外,也有一些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流量跑得太快了。家住渝北区的马先生上个月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天内,他的手机流量被“偷跑”了近1GB。投诉后,他获赔80元话费。 购机票时享受了149元的优惠,退票时却被要求先补足差价,潘先生近日在携程网的一次退票经历让他有些不满。昨日,携程公关部答复记者,网站已在显眼位置标注了退订规则,希望消费者预订时仔细阅读产品细则,潘先生是首次使用该优惠产品,从客户感受出发,他这次退票需要承担的优惠费由携程支付。 “双十一”即将到来,不少电商平台早早推出了各种促销活动计划,吸引众多消费者抓紧“囤货”,等待11月11日的刷新支付。昨天,中消协向消费者发出四大提示。 记者5日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获悉,近期通过网络购物途径购买家用电器类商品引发的投诉增多,10月份共接到此类投诉1513件,占互联网销售类投诉总量的16.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