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喀什讯(通讯员 向翔 宋鸽)“真的是太便捷了!”某物流公司负责人张某拿着“新鲜出炉”的民事调解书,边感叹边走出喀什市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人民法庭(以下称喀什自贸区法庭)。这是该法庭自2024年12月3日成立以来,成功调解的首宗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
求助
2024年12月26日中午,某跨境物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来到喀什自贸区法庭。面对接待他的法官,他显得很无助:“我们干国际运输很不容易,运费金额高、风险大,某国际贸易公司拖欠我们的运费金额太大了,时间也太久了,我们真的吃不消了。法官你看怎么帮我们处理?”
原来,张某经营的疆内某跨境物流公司在2023年12月与某国际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国际道路运输合同》,双方约定由张某的跨境物流公司为国际贸易公司从吉尔吉斯斯坦向国内运输煤炭,运输方式为汽车运输,每月保底运输煤炭1万吨,并明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解决争议。张某组织运力运输煤炭后,国际贸易公司拖欠跨境物流公司运费2756527.86元(人民币,下同),给张某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压力,无奈之下来到喀什自贸区法庭,要求国际贸易公司支付运费、逾期付款利息、违约金、律师费等共计3130695.86元。
“你能联系上国际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吗?如果能联系上,我们可以先给你们做调解工作。”法官询问张某。“可以的,他说愿意付款,但就是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只能找你们解决。”张某一边回答法官问题,一边提供了国际贸易公司法定代表人姜某的联系方式。
方式灵活,即时解决
面对一脸焦急的张某,法官当即决定立刻组织调解工作。“可是对方老板不在国内,这怎么办呀!”张某又犯了难。“没关系,只要能和对方联系上,核实身份后我们可以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进行远程视频调解。”法官耐心地解答了张某的疑问。在与国际贸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姜某取得联系后,法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见到了姜某。“我们也想给他们付款,但现在现金流很紧张,而且我们还要维持经营,目前拿不出这么多钱一次性付啊。”姜某无奈地说,同时也派公司高管谢某来到法庭参与现场调解。
法官了解清楚双方的基本情况后,向跨境物流公司依法释明了部分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由国际贸易公司分期付款并提供担保的调解建议,获得了双方的一致认可。根据双方的意见,法官经过多轮协调磋商,帮助双方逐步缩小分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促成握手言和,既充分维护了跨境物流公司的合法权益又缓解了国际贸易公司的债务压力,保障公司继续运营。
“你们是不是还要到法院机关盖公章,我们才能拿到调解书呢?那得要等多久啊?” 双方当事人看向法官。“请您们稍等片刻,我们法庭配备了先进的远程电子签章系统,不用到法院机关就可以制作好调解书。”不到十五分钟,双方当事人便拿到了调解书。“拿到调解书,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张某看着调解书上端正清晰的法院印章,算是松了一口气。“民事调解书跟判决书一样具备强制执行效力,希望你们主动按时履行调解书义务,不要给公司商誉造成其他负面影响。”法官叮嘱国际贸易公司。
精准定位,服务发展
“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人民法庭作为南疆地区司法体系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的新窗口,肩负着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保障内外投资贸易主体合法权益、促进跨境贸易便捷化的重要使命。今后将继续加强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推进自贸区喀什片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喀什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刘进说。
小法庭,大阵地。这起案件,既是喀什自贸区法庭主动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积极回应喀什在建设外向型、服务型经济发展中司法需求的鲜活体现。今后,喀什自贸区法庭将持续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不断赋能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曹军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