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聊城茌平区:“信用+数字”无感式监管让涉企检查频次降47%

时间:2024-06-12 14:59:43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社会信用为基础,探索“分级分类监管”模式,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却又“无处不在”。

  法治报道讯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社会信用为基础,探索“分级分类监管”模式,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却又“无处不在”。

  信用分级、靶向监管,实现“无事不扰”

  勾勒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应用场景。在食品、交通、生态等14个领域实施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以市场监管行业为通用领域,以省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将全区11905个市场主体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其中A级1425家、B级6919家、C级2838家、D级723家。按照风险等级确定抽查比例。根据“风险越低信任度越高,检查频次越低”的原则,确定四个级别市场主体的年度抽检比例分别为3%、5%、5%-49%、50%-100%,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却又“无处不在”。

  加强联动、数字监管,实现“无处不在”

  一是“无感类监管”广覆盖。通过物联网、视联网,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启用“数字监管平台”“非现场执法”等。医保领域通过大数据平台,去年以来共筛查疑点数据 81612 条,确认违规医保基金13.36万元,实现了零现场、零遗漏。二是“现场类监管”聚合力。坚持执法单位内部科室整合“一起查”、部门联动“一次查”,进一家企业“多项查”。去年以来,全区共开展联合抽查2006次,联合抽查率达到69.99%。去年全年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7%,联合检查上升161%。三是“预警式监管”早干预。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依托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帮助经营主体防范化解失信风险。

  双书同达、协助修复,实现“无形资产”有形转化

  企业信用和研发专利这类“无形资产”如何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双翼”?茌平区积极推行“两书同达”制度,不断完善经营主体自我纠错提示机制,在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进行修复提示的同时提供专项指导,已协助铝制品企业和面粉企业第一时间完成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的双修复,让企业经营无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曹军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