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讯(通讯员 白阳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旨在向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金融服务。惠普金融主要是指要能够多方位的对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全体人民群众进行服务,使得大众能够更好的接受到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是农商行发展的基石,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区域,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仅是践行党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际行动,更是农商行做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担当,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应看到,在基础设施、产品创新、服务理念、宣传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经营、服务理念,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完善风险管控,提高服务水平,将普惠金融更好更快的普之城乡,惠之与民。
风险控制压力大。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金融的发展需要依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许多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存在这一些问题 ,风险的控制难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出一系列不利的局面,比如难放贷款、利息难收、效益增加缓慢、人员不易管理,面对这些问题,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粗放式的经营向精细化方面进行转变。
金融环境有待提高。农村金融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性担保是解决农村居民缺乏抵押物、质押物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仍未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这对于发展信用贷款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目前,农村居民资金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学或小规模经营急需资金周转,一般来说资金的缺口都在5~10万元左右,期限大都在半年至5年之间。目前,农商行信贷产品期限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期限多在1年以内,与农村居民的需求不匹配。虽然近年来各金融机构也不断创新小额金融产品,但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民对金融知识理解能力差,导致客户群体覆盖率比较低,服务受益范围有限。此外,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以农户资产为标的物的贷款产品推广进展缓慢,多数农户仍因为缺乏抵、质押品不能通过传统金融审核,无法顺利享受有效的金融服务。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普惠氛围。以农商行网点及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点为依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金融知识培训,充分利用他们身处农村,与农户朝夕相处、便于沟通的优势,利用农闲时间为农户开办金融知识讲座,讲授基本的金融知识并介绍各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培养农户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为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奠定基础。同时,加大对金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为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保驾护航。
完善网点布局,提升优质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加强基层网点建设,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提升活动。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群众,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对农信社网点布局的意见和建议,在经济条件和相关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增加自助设备、便民取款点的设置,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同时,积极推进大堂经理制度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理论文化素质,重点加强金融、文化、法律的学习,使大堂经理成为体现农信高水平服务的窗口;第三,推行网点负责人临柜制度,要求各网点负责人、主办会计每周至少到大堂半天亲自接待客户,为自己所在网点的服务“看看病”,化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突出服务重点,打造品牌效应。一是要求信贷服务要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彻底解决信贷服务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二是要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要学会研究市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以待乏时”,要帮助客户分析市场,避免一哄而上。三是要提升对农业科技的认知水平。放贷的目的是支持发展而不是肉包子打狗。这就要求我们信贷人员对农业科技的认知要达到一定程度,了解其产品的性能、作用、效应,注意其潜在价值和市场价值;四是要做好小额贷款服务,这是我们一些工作中经常被忽视的业务。在过去的经营中,许多行只注重抓大而忽视了小额贷款,导致了小额贷款市场的流失,间接导致了存款的流失。通过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要从思想上、制度上、意识上全面提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三农的需要在本辖立即高效解决。
推进发展转型,提升服务水平。首先要端正思想,社改行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从管理机构到经营机构的转变。二要继续深化优质服务提升,做好柜面服务;三要抓信贷延伸服务,在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的同时,为客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参考。四要下大力气做好不良贷款清收。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不良贷款造成的不良影响,让贷款不还的失去生存的土壤,使其主动偿还贷款。同时,还要严格防范前清后增,做好存量贷款的调查,通过群众提前发现不良贷款的隐患,促进不良贷款清收,以便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