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近日披露了一系列巡视工作条例背后的故事,在昨天的刊文中,中纪委披露了某省交通厅厅长受贿几千万元,仅用一天时间就被拉下马的相关细节。据悉,中央巡视组在巡视某省时,发现该省近3年高速路的投资近千亿,高速路修建指挥部就设在交通厅。经过多方分析,加上群众的有关反映,巡视组将交通厅作为延伸检查的重点对象。(8月17日 京华时报)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的制度创新。到十七大召开,又将“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的决议写进党章,这说明巡视制度已经生发效果,并且深入人心。尤其是十八大以后,面对腐败问题,党中央集体更是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腐败。巡视组循着腐败线索和轨迹不同时间里巡视各地,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底层腐败依存现象,每当巡视组来临,群众无不闻信起舞、蜂拥而至,官员却是如临大敌、草木皆兵,这让人不得不质疑那些地方反腐日常机制和地方权力阶层的为政观。
巡视制度在不断创新深化同时,也暴露了地方纪委机关在反腐问题上的薄弱环节。体制内的人知晓,纪委书记无论是内部产生,还是外部派驻,都逃不了尴尬的局面。毕竟,要想开展工作,必须依仗同级党委(党组)的支持,再加上前些年地方纪委派驻职能弱化,很多内设机构纪律监察机关的派驻作用几乎不能正常发挥,很多内设机构的纪委官员往往身兼数职,与领导班子达成默契的,可能多分些汤水和肉,如果保持自己清正的,很可能连闻权力肉味的资格也不会给,甚至连基本的办公条件也不能保证,一个基层单位中的派驻纪委官员来讲,少了机构内部党委的支持,往往工作无法开展,甚至会被其上级纪委机关视为考核不及格。这样往往会形成一种怪相,内设机构纪委官员职能弱化下,纪委派驻人员会逐渐形成妥协甚至同流合污,出了事不是及时处理,而是选择了盲目帮着遮挡,以图瞒天过海。越是这样,地方群众的怨愤无处排泄,就容易形成期待巡视组驾临的火热。
巡视制度的建立,或许早已想到了地方纪委职能弱化的情形。但这些不是地方纪委机关查不出、查不到贪腐成风的理由。解决这类现象,应当从考核地方纪律监察机关的机制入手,巡视组巡视,不仅要巡视贪腐线索,更要紧紧抓住反贪线索,看看当地的纪律监察机关是不是有所所为,有没有失职、渎职存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是不是被人为遮盖或忽视,这也是考验当地纪委反腐能力的一个考题。反腐制度是好的,关键在于在日常纪律监察工作中,敢不敢同那些腐败分子较真碰硬,还群众一个公道,还社会一个清明。如果把基层的反腐问题解决掉,相信会减少巡视工作的许多不必要时间。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