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誉为“状元县”,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考上重点大学,年轻人也为能当上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去年11月启动的一次招录警察的计划,却引得大批基层教师离岗,全县总共招录189名警察,其中有171名来自教育行业。(8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人挪活,树挪死。人无以不是向着心中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些都是为了改变生活的现状。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环境不同之分,“状元县”教师从警,一个招考,居然占据了绝大多数,不得不说是“教育之哀”。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干一行上一行”、“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些不一定都是生活所迫,警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变通性?或者说,职业的性质让其都在各自的战线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只是身在“围城”中的人,没有或者失去了那一份对工作的热心而已。
甘肃会宁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誉为“状元县”,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考上重点大学,年轻人也为能当上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有人说,教师出行同当地的工资水平有关,这一点不敢苟同,试问,当地的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会比教师高吗?当然,因为警察的性质不同于普通公务员,多了一些风险补助金和警衔津贴,但是,或许多人在眼望警察高工资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每年里,警察在因公牺牲的数量,如果以生命衡量,这笔账谁又能算得清?
“老师苦教、学生苦读、家庭苦供”,这样的教育生态在一些贫困艰苦地区是常态,要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苦中求进。对于农家孩子来讲,跳出农门的希望莫过于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逞心如意的工作,但是,事实是这样,很多人的确出了农门,但城市里找工作的青年人如过江之鲫,多数人还是只是改变本身的境遇,对于农家本身而言,仍然是家穷四壁的多。
警察数量少,为何偏在本地找?每年培养了那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不能从这些优秀大学生中招聘?或许有人将这些归结为万恶的贫穷?贫困区不能承受财政之重?试问,在教师队伍中选聘,是不用占用财政编制,但难免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正如当地人说,这些出行的很多都是青年骨干,培养一个骨干的不易,教师从警也会有适应期吧,这又当何论?一个状元县,注重人才培养输出,不懂得留住培养状元的园丁和人才回流,多年之后,很难想象,“状元县”还有没有状元?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