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政协经济界驻地接受记者专访,就公众关心的领导干部审计、国企央企审计改革、养老金和土地出让金审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董大胜表示,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五成为虚报。(3月4日 京华时报)
提起虚报“地方财政收入”的事实,就会想起靠GDP数字增长判断地方政府作为的考核体系。考核体制没有错,增长平均比例也是有据可查,只是,地方官员们把自身的政绩观看的太重,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老经验下,将地方财政增长的气球越吹越大,地方政府的财税增长造假徒然变成了一些官员们击鼓传花的游戏。遏制这些,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增长比例,尤其是遏制官员造假冲动,尤为重要。
一个政府的有序运转,必然要仰仗财税收入的支持。其中不仅包括众多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更有一些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供和提升,唯有这样,公众才会对政府服务和职能认可,这也是地方政府部门最大的工作和政绩。地区间的主客观差异,始终困扰着许多地方执政者的工作作为,甚至一些主政者为了财税收入迅速飙升,罔顾地区实际,不惜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好高骛远去盲目跟风发展。譬如,近些年来,各地始终建设不断的工业园区和房地产经济,很多县市的工业园区大肆圈地、违规用地,在征地过程中不仅造成了大量农民失业,因为工业园区开工不足,土地闲置的情形也屡见不鲜,财税没上来,反而要担负起偿还农民征地、失业补助的义务,让本不富裕地方财政更加不堪;房地产行业在前些年风生水起,虽然对于城镇建设能够形成短时期拉升,但房地产经济过后的财税收入如何量减却成了困扰地方主政者的另一问题,二者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财税“被逼造假”的事实。
在政绩考核下,几乎所有地方政府年底的财税增长报账统统是增加多少,在去年基础上取得了不俗成绩,鲜有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当前取消GDP排名和地产行业的滑坡,没有这些强劲注税的动力,按照当前实际,有些基础薄弱的地方没有负增长就很是不错,怎么可能年年增速?这怎能不令人质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政协经济界驻地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五成为虚报。这无疑例证了一些事实。随着审计的持续,相信很多地方财税造假、注水的情况仍有发生,这些应当引起考核部门的注意。
在全面强化“依法治国”的前提下,不妨为这些问题植入法律支架,从税法入手,强调依法纳税的公正性,扩大社会和企业依法纳税的知情权和合理性,将地方税收工作归置在人大审批之下,禁止任何政府、部门私自下发征税任务;在政绩考核方面,考核部门要结合审计部门的数据,严格制定考核目标和任务,从多方面为地方政府执政提供参照,真正做到财税增长于GDP同步增长,真正将注水数字挤空,最大可能打消“数字出官”的侥幸。(孙伟)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