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24日发布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备受业界关注的年度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移动支付需求在2015年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手机支付加速普及,在移动支付风险形势更加严峻的同时,消费者安全意识也有所提升,持卡人日常消费习惯及安全偏好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
五成以上手机端欺诈通过社交账号
“我们依托由95家成员机构共同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通过其成员伙伴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23个渠道、7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逾10万份。”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银联风险分析师王宇介绍说,本次关于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的调查,是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历时3个月完成的,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调查发现,今年约13%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网络欺诈并发生损失,较去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男性较女性的比例高3个百分点。手机端欺诈有五成以上是通过社交账号被诈骗,同时,消费者还面临手机被植入木马或收到伪基站信息等其他多重犯罪活动威胁。
从调查数据来看,曾遭受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54%的欺诈损失金额低于500元,20%的欺诈金额高于2000元,较去年增加2个百分点。从年龄来看,发生损失的50岁以上被调查者,逾1/4的超过2000元,较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损失金额高,而20岁以下近70%的损失低于500元。
“2015年通过社交账号诈骗、信用卡提额、消费退款、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等欺诈手法较为突出,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说。
调查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在遭遇网络支付欺诈并产生损失的调查中,网络支付欺诈追损难度较高,损失全额或部分追回的仅4%,绝大多数是消费者自行承担了全部欺诈损失,这一比例高达88%。
袁晓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持卡人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