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组织对40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不良软件35款。其中有的应用软件会违规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以牟利;有的会通过强制或诱导用户安装本不需要的应用,造成用户的流量损失;还有的会在后台执行“吸费”程序,自动发送短信触发扣费,拦截运营商扣费提醒,让用户不知不觉遭受经济损失。
于是用户认为自己没有使用流量,而运营商的网络上却实实在在跑着流量的情况时有发生,也因此产生很多“流量”纠纷。
不明网址也“偷”流量
近期广东曾出现过有手机病毒凌晨4点偷跑一广东移动用户流量,在此过程中,运营商的流量消费保护机制及时生效,连续地向客户发送了54条流量提醒短信,但因事发凌晨,客户未能察觉。后来得益于“流量封顶”机制及时生效,将流量费限定在500元,有效避免了“天价流量费”。
实际上,为了防范偷吃流量的手机病毒,运营商纷纷推出了流量保障机制,避免用户的流量损失,如上述广东移动的“流量封顶”和异常流量提醒服务,有效地减少了用户的经济损失。
用户也要养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对一些不明地址的手机视频要谨慎点击。近日就出现过一佛山移动用户对手机20分钟内跑掉了近900M流量有疑虑,向10086查证,在获得客户授权的情况下,佛山移动调取了客户上网相关数据,发现手机在该时间段曾通过微信链接登录某视频网站,短时间内产生了933M流量,流量计费准确无误。收到客服人员的核查情况反馈之后,客户回忆确认曾在该时间段通过微信群接收了流量较大的视频。
用户在接收到与微信内容相关的视频网址链接或二维码时,不要随便点击或扫描,除了要小心微信视频木马外,也要警惕借助二维码捆绑木马的手段。个人用户一定要将私密信息妥善保存,不要随意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传播。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