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先前的市场混乱的态势,此番愈演愈烈的财险市场乱象仍是由业内巨头公司挑起。原因无他,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下,财险巨头尝试冲击最后的瓜分盛宴。因为一旦车险费率改革和交强险对外资开放进入正轨,市场的走向和变数势必陡然增加。
有实力者、有资源者乘机而起,中小险企越发的生存困难,只得奢盼“新70 号文”的出台止渴。
三巨头市场份额渐升
典型的羊群效应,头羊走向哪里,后面的羊即跟随而往,不论前边是尚佳的草地,还是埋伏狼群的深谷。
2012 年中,保监会下发“39 号文”曾表示,受益于近两年行业效益好转,有的公司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不顾市场实际、公司资金实力和管控能力,将业务政策由效益导向调整为规模导向,制定高费用激励政策冲规模、争速度、保份额,倒逼分支机构为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和考核指标,不惜采取违法违规手段,恶意开展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意诋毁同业,对保险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一语概之,规模为王重新主导险企经营理念。之所以断言大型险企为始作俑者,抛开众多市场表现外,市场集中度这一数字或许更为说明问题。一般来说,伴随市场主体的增多,市场集中度本应呈现稀释之态。
根据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04 年国内财险市场共计拥有财险公司26 家,2012 年底国内财险公司已达63 家,翻
番倍余。分析市场集中度,初始几年确是如此。2004 年之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老三家市场份额之和为
79.9% ;2005 年之后,国内保险市场迎来大扩容时代,上述老三家市场份额之和稀释到72.6% ;此后随着市场经营主体的增多,老三家市场占比逐年下滑,2006 年为67.3%,2007 年为64.0%,2008 年达到低谷为63.9%。
值得注意的是,财险市场集中度急速稀释的阶段恰是国内大扩容之时,也正是财险“暗无天日”的日子,行业性承保亏损严重,数家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严重问题,悲观的气氛弥漫行业。
2009 年,国内财险市场的标志性年份,这一年为财险行业性巨亏之后的首个盈亏平衡年份。同样也是这一年,老三家险企的市场份额出现回升趋势。2009 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市场份额之和达到64.2%,自2004 年之后首度出现回暖。
2010 年,这一数字达到66.5%,同比出现2 个百分点以上的升幅。此后,以地方法人财险企业为主力的地方险企扩容潮开启,期间老三家的市场集中度虽有所下滑却从未低于2008 年的63.9%,2011 年为66.6%,2012 年为65.3%,今年前5
月为65.1%。
一边是市场主体的大幅增加,一边是市场集中度的上升,期间有着怎样的逻辑?
市场主体增多的另外一重含义必然是竞争者的增多,竞争的加剧,理应进一步稀释的市场集中度却出现上升。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2009 年是三大巨头市场份额止跌反升的一年,这一年《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
方案》(“70 号文件”) 文件出台,保险监管加强。
基于此,有观点认为随着市场规范、监管部门对市场不理性竞争的监管日趋严格,资金雄厚、营销网络和品牌号召力都更强的集团公司更容易发挥品牌和规模经营的优势。不过上述中小财险公司高管则认为,财险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由于市
场化费率比较统一,资金和规模都处于弱势的新公司或小保险公司很难发挥重要的价格优势,竞争中容易陷入被动。这一特点,在中西部省份尤为明显,部分省市老三家仍保持着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人保财险求利
今年前5 个月,人保财险合计保费收入930.7 亿元,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平安产险和太保财险前5 个月保费收入总和,仍以绝对优势继续领跑中国非寿险市场。
不过,统计近年来财险数据可以发现,人保财险的市场流失速度并没有想象中乐观。2000 年底人保市场占有率高达77%,此后随着入世后的三次险企扩容潮,其市场占比急剧下滑。2005 年时,人保财险市场占比尚在五成以上,截至今年前5 个月这一数字降为35.0%,10 年时间失去近半江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