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是山西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全省90% 左右的旅客、60% 左右的货物靠公路运输完成。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从转型跨越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出发,把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打公路建设翻身仗,大力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公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运输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今天的山西大地,一条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纵横交错、交相辉映,从都市到乡村,翻山越岭,连田接市,勾勒出一幅幅生机蓬勃的画卷;在山西省转型跨越的大建设中,交通运输事业正在发挥出强大的推动力。 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 山西从1993 年开工建设太旧高速公路起步,到2008 年建成1965 公里。2008 年底,山西省委、省政府果断调整了交通公路网规划,将路网布局由“人字骨架、九横九环”调整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将路网规划里程由4050 公里扩大到6300 公里,同时制定并实施了4 年3000 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面对异常复杂的地质地形、异常艰难的施工条件,特别是在年内国家货币政策紧缩、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依靠改革创新、艰苦奋斗, 3 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43 个,总里程3171 公里,概算总投资2300 亿元。已完成投资1481 亿元,建成高速公路2040 公里,比1993—2008年15 年建成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还多。 到2011 年底,山西高速公路达到4005 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在山西省路段建成1754 公里, 占规划里程2010 公里的87.3%;“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已完成“一纵三横五环”,占规划里程6300 公里的64%。全省实现了省会到地级市3 小时高速通达,82% 的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省口达到了15 个。目前山西在建高速公路23 个项目1130 公里,年内将建成1000 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 公里,“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 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最大的亮点是创新。山西省改变高速公路由省交通运输厅一家投资建设运营的体制,因地制宜试行了省投省建、省投市建、市投市建、省市共建、BOT、BT等多种建设模式, 形成了一个由政府、行业和社会共同建设交通、发展交通的新格局。特别是山西省7 大煤业集团和中建、中铁等央企的参与、交通厅4 大企业融资平台(高速集团、交投融集团、交投集团、路桥集团)的组建,使一批BOT、BT项目得以成功运作,不仅转变了高速公路发展方式,而且为缓解去年以来的资金制约开辟了新路。面对全国罕见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煤矿采空区、长隧高桥、生态脆弱等工程难题,大力推广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科技攻关,不仅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而且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忻阜高速公路成为交通运输部立项的全国科技示范工程。 农村交通三个“全覆盖”深入人心 近三年来,山西省农村交通发展重点抓了村通水泥( 油)路、村通客车、农村街巷硬化三个“全覆盖”工程。省委、省政府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2009 年从53 亿元地方债券中拿出30 亿元用于村通水泥( 油)路“全覆盖”工程,2011—2012 年省本级财政安排225 亿元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 2009—2010 年的2 年间,全省完成村通水泥( 油) 路“全覆盖”工程25000 公里,新增通水泥( 油) 路的建制村3172 个,累计完成投资69 亿元, 全省28108 个建制村中,除183 个不具备条件外,其余27925 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水泥( 油) 路。 2011 年,全省农村街巷硬化完成19567 个建制村92096 公里, 累计完成投资166.5 亿元,覆盖率达到69.4%。2012 年山西省将继续投资70 亿元,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工程44754 公里,全面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街巷硬化 “全覆盖”。 车辆超限超载的“顽症”被治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和运输大省,也曾经是全国非法超限超载运输最严重的地区。从2007年12 月19日起, 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总行动,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制定法规、依法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科技引领、科学治超, 严格执法、敢于碰硬,责任倒查、严格问责,奖惩并举、疏堵结合,创新机制、长效治理,率先在全国解决了超限超载运输这一顽症。 全省车辆超限超载率由治超前的13% 下降到0.2%;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交通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大幅减少1240 人;路桥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2008 年以来没有因超限超载新增一座危桥,累计减少公路损失120 亿元。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道路运输效率提高和货运价格合理回归,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不超不赚钱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山西治超工作两次受到张德江副总理批示肯定,全国治超领导小组两次向全国推广山西治超经验。 完成村通水泥( 油) 路“全覆盖”工程25000 公里,新增通水泥( 油) 路的建制村3172 个,累计完成投资69 亿元, 全省28108 个建制村中,除183 个不具备条件外,其余27925 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水泥( 油) 路。 2011 年,全省农村街巷硬化完成19567 个建制村92096 公里, 累计完成投资166.5 亿元,覆盖率达到69.4%。2012 年山西省将继续投资70 亿元,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工程44754 公里,全面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街巷硬化 “全覆盖”。 车辆超限超载的“顽症”被治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和运输大省,也曾经是全国非法超限超载运输最严重的地区。从2007年12 月19日起, 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总行动,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制定法规、依法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科技引领、科学治超, 严格执法、敢于碰硬,责任倒查、严格问责,奖惩并举、疏堵结合,创新机制、长效治理,率先在全国解决了超限超载运输这一顽症。 全省车辆超限超载率由治超前的13% 下降到0.2%;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交通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大幅减少1240 人;路桥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2008 年以来没有因超限超载新增一座危桥,累计减少公路损失120 亿元。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道路运输效率提高和货运价格合理回归,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不超不赚钱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山西治超工作两次受到张德江副总理批示肯定,全国治超领导小组两次向全国推广山西治超经验。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再创佳绩 近年来,山西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公路养护管理,集中整治薄弱环节,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路况路容,大大提高了公路技术状况、安全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愉悦度。在2011 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中,山西省综合评分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排名第6,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1,省厅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 “十一五”以来的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有以下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投入加大。6 年安排干线公路养护资金200 多亿元,是“十五” 的3 倍。完成高速公路“瓶颈”拥堵节点拓宽改造20 处,收费站、治超站改扩建工程60 个,大流量路段和爬坡车道大修改造384 公里;完成普通干线公路薄弱路段改造3826 公里,大中修工程6000 余公里。 二是安全至上。大力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安保工程实行一路一策、合理设计;危桥改造坚持当年出现、当年改造,改建和大修工程同步实施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 三是环境友好。全面实施了干线公路绿化、美化、标准化“三化”建设, 完成了高速公路通道绿化、提档增绿、重要互通精品绿化工程,建成了108 国道晋中段示范路。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普通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大优化了公路通行环境,提高了通行能力。 四是预防为主。加强日常性养护, 推行预防性养护, 6 年安排4 亿元用于预防性养护,安排4.67 亿元用于购置各类养护机械设备。坚持“一桥一档、一桥一策、一桥一人”,实行桥梁养护管理责任制、工程师制、定期检查制和健康档案制;定期开展桥梁技术状况普查、安全隐患排查和承载能力评估,随时掌握桥梁技术状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全省6000 余座干线公路桥梁处于有效受控状态。 五是管理精细。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家出台了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系列标准。建立了经营性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制度,按通行费收入的2% 预收养护质量保证金,对不达养护标准的项目,限期恢复路况。实行了养护工程招投标制。 责任编辑:xi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