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拉动投资稳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开始实施,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渐显效,这使得我国经济从9月份开始出现触底回暖的拐点,这种宏观经济背景对物价攀上“2时代”起到一定作用。一般来说,经济回升反弹都会一定程度带动物价走高。同时,只要不发生明显的滞胀现象,物价适度走高也预示着经济开始企稳向好。 11月份CPI与年初确定的物价控制目标4%对比,低2个百分点。1-11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7%,低于全年控制目标1.3个百分点,依此判断,全年物价水平控制在年初目标以内已无悬念。而物价上涨控制在2%左右是最佳状态:既没有突破国际通胀警戒线的3%,也没有跌至1%以下的明显通缩状态;既不会对民众生活带来物价压力,增大居民负担,又不会对经济复苏增长带来影响。 11月CPI虽回升至2%,但仍处在较低水平,稳增长的宽松宏观政策环境仍没有失去。特别是给货币政策包括投资驱动、刺激消费政策都预留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只要把控得当,抓住机会,我国经济可能在年底出现根本性好转。 CPI重回“2时代”, 一个最大担忧是这种上涨势头升级加快。这给我们敲响了通胀卷土重来的警钟。11月物价走高的主要因素是受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随着深冬到来,蔬菜等食品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极大。 同时,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随着年底投资加大,货币投放增速加快,物价继续攀升的几率增大。再者,全球发达国家都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物价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新一轮增长,输入型通胀因素将加剧。最后,岁末历来是各种奖金发放的高峰期,是公款支出和消费的密集时段,历来也是物价走高的敏感期。 因此,我们对通胀绝不可掉以轻心。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加快投资、启动消费、促进增长必须注重质量、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城镇化潜力巨大,既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也具有强大的消费拉动力。但是,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大搞房地产、推高房价、大造空城,几亿农民失去耕地却又享受不到市民待遇、成为城市农村两不管的边缘人的城镇化之路。而应走出一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以解决人的问题为根本、不拔苗助长的城镇化之路。这便是就地城镇化,就地消化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先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自然而然带动农村城镇化。这条城镇化之路既不会给现有城市带来压力,又符合转移农民的现状和诉求,各得其所。 须强调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表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通胀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无效增长、是包含巨大水分的增长。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要挤干水分,是实打实的经济增长率;二是物价指数数据要真实可靠,要能够反映民众对物价的实际感受。只要做到没有水分的增长,就消除了酿造通胀的一大隐患。(余丰慧 作者为知名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xi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