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走进故献乡侯家村便民服务站,迎面墙上有县里统一制作的标识,还有两句宣传语: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办公桌上放置着统一制作的“有事您说话”的桌牌。我们采访时,正有一位村民来给新过门的媳妇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在村范围内能解决的事被称为小事。方营乡孙家寨村的一户村民申请新建住宅接通电力线路,该村服务站值班人员、村党支部书记付维华立即通知村电工前去帮助联系办理。村民付增科家是贫困户,种了一亩多莲藕,到了出藕季节,正为莲藕的销路发愁。村服务站知道情况后,联系别家有顺畅销路的种藕户帮他家卖了出去。因为飞机场征地占用了孙家寨村部分村民的地,致使几户人家的承包地边界不清,村民反映后,服务站立即召集相关户主及村民组长,现场丈量、核实土地亩数,重新设立户与户之间的土地边界。这样的事以前也是村里的事,但现在把调解之类的职能一块纳入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便民服务站,纳入统一考核。
其他如由村级开具的婚育证明、家庭困难证明、各类惠农补贴材料等,一般都能在村服务站当下办理。
大事是指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事,这通常要村报材料、乡镇审核,最后县里批。
侯家村党支部书记侯如平说了这样一件事:村里有一贫困户,服务站主动帮其办好了低保证并送到户主手里,可这家有一个小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村干部帮其四处找人联系救助,最终免费做了手术。小女儿前后住院两次,医疗费用按新农合报销后还有近5000元的费用没有着落。村服务站又和乡服务中心一起,最终在县民政局又申请了5000元的困难补助。
在第什营乡便民服务中心,杨庄村村干部马成玉把他主动在村里搜集齐的几十份社会保障方面的申请材料交到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国光手中,刘国光分门别类审核,一个多小时就处理完毕。这种“集约化”办事方式效率很高,刘国光深有体会地说:“社会保障涉及的方面多,老百姓对相关政策不甚了解,而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却都明白。这样,村里交上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筛选合格的,乡中心办起来也顺手。要搁以前,不同的人申请不同的事项,你得对每一个事项一项一项地交待、解释,他们自己常常要跑好多趟。不光村民感觉不方便,我们工作人员也很麻烦。”
干部压力增大,换来群众满意度提高
现在,威县的村民要办什么事,不再担心不懂政策、不明程序,因为“村干部们明白”,这有赖于三级网络的服务人员全员培训制。
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立宪说:“全员培训制的重点是村级服务人员,但有一些老支书、老主任文化低,仅靠集中培训还不够,因此县里还采取了‘星期五集中学习日’、‘新老结对帮教帮学’等措施,再利用电视等媒体开办‘周末大讲堂’,请专业人员解析案例,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对各项惠农政策了然于心。”
运行制度中还有一项是“限时制”:凡证件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者,作为即办件,在服务窗口当场办理;但涉及需要审核、论证、公告或现场勘查的申请项目或需要市级以上审批的项目,窗口工作人员就要明确告知办理时限,在时限内给予明确答复。
在监督方面,威县着力加强评价机制建设,要求县乡两级服务人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服务结果请服务对象评议,并将评议的结果计入月度考核,每月汇总通报。一些乡镇人员表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名下群众意见多了,就有被淘汰的危险,现在的压力比以前大多了。
干部压力增大,换来的是群众的满意度提高。我们采访前来戚霍寨村服务站办事的村民戚安民,他说:“现在的村干部好像什么都知道,给你解释得也细。镇中心的人也很耐心,态度可好了。现在办什么事都觉得很方便。”
据威县相关部门统计,三级服务平台自去年9月运行以来,为民众帮办、代办服务事项10.3万件,涉及110万人次。威县县委书记吕志成总结说:“三级便民网络实现了为民服务全覆盖,让全县几十万老百姓享受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零距离服务。这项活动改变了职能部门的办事方式,密切了党群关系,重塑了基层党组织形象,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我们下一步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规范化,把为民服务做得更深入、更扎实。”(记者 盖秋果 张永利 通讯员 曹莺歌 赵国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