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全国清退“吃空饷”者 不能一清了之

时间:2014-10-15 09:57:57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各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中管高校公务用车、“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情况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 “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各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中管高校公务用车、“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情况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 “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10月6日 网易新闻)

  “吃空饷”现象直接导致大量国家财政资金流失,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加剧,还成为直接诱发带薪留职、自动离岗、停薪留职、长期旷工和“占窝不下蛋”等现象的重要因素,此类现象不但使政府在岗工作人员的负担加重,让年轻干部向上发展的空间被挤占,还容易造成了政府部门间的内部矛盾。与此同时,“吃空饷”现象下的亲属安置等连锁现象还滋养了官场的不良风气,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形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在编不在岗的“吃空饷”现象,一直是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吃空饷”明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然而为何“吃空饷”现象屡禁不止,犹如野草春风吹又生?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某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或是自身在作风上、工作上过不得硬怕检举揭发。再者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导致一些有复杂“背景”、蛮横无理的人不受纪律约束,只要钱、不工作,此类人员长期无人问津更别提问责。其二,监督机制不健全。在监督上,权力没有受到到应有制约和监督的问题,存在领导“一手遮天”的现象,是否上班、签到,都是领导决定,群众根本不清楚在编人员是否到岗上班,存在庇护和利益链情况。其三,问责力度不够强。当前,清理“吃空饷”大多依靠上级发文件统筹规划,要求各机关自查,然后在办公室内收集整理各机关清理情况,这样一来大多文件又成为一纸空文,收效甚微。如果清理“吃空饷”缺乏雷霆手段,即便相关单位有吃空饷现象,不清楚不具体也无法处理,有的即使查出,也是一拖再拖没有及时做相关处理,造成了客观上的纵容。

  “吃空饷”不但让大量国家财政税收打了水漂,而且打破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当和政府的形象。思及此处,笔者认为,对于如何减少此类“吃空饷”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人员信息公开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细化考核指标、创新签到制度、规范请销假制度和离退休制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长效的监督协调机制。首先加大清理“吃空饷”工作的宣传,让群众人人知晓“吃空饷”行为,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可采取实名举报、有奖举报等形式,构建起内外监督举报平台;最后,建立严厉的惩处机制。建立起惩处“吃空饷”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在处理“吃空饷”问题上有法可依。以追根溯源的精神,问责到底,对“吃空饷”者要根据《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条款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从根源上消灭“吃空饷”出现的客观环境。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