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各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情况显示,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在各省区市中,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饷”人数位居前三位。(10月7日 新京报)
清理“吃空饷”的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尤其精确的数字统计,让人眼前一亮,纷纷认为,这次有真事。尤其是排在全国前三的冀川豫三省,更应好好反思。“吃空饷”为何屡治不败?
“吃空饷”问题,自古有之。从古代的“兵额空响”到“挖河抓差的空额”,可谓品目繁多。到了近代,这些东西逐渐随着社会的进步变迁名存实亡。现在的“吃空饷”,重点指拿着国家薪资脱岗溜号干其他事的国家供养工作人员。这件事的根源,还应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为鼓励发展经济,一些政府机关允许一些干部职工停薪留职的下海经商现象,几年之后,有的人发达了,逐步自觉脱离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些人回到了工作岗位,但之间还有一种人,既贪图国家工作薪资的稳定、旱涝保丰收,又奢望自由经商锦上添花式的额外收入,变通慢慢流行开来,甚至还带动了原本踏实在单位坚守的另一部分人群去参与。拟或同单位签订停薪留职、拟或是通过关系打通单位领导关节,两头全占丰收,何乐而不为?
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饷”,清理出2.2万人,查纠违纪吃空饷违规资金1.19亿元。河北省2014年加大“吃空饷”资金追缴力度,2014年7月底,共追缴回资金上亿元,占应追缴额的55.12%,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吃空饷”人员拿着国家财政支出不干事的危害,上亿资金,得盖多少小学?救助多少下岗职工生活?又能补贴多少低保人群?这都是一笔账。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针对“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直到2014年,这些乱象逐渐变本加厉,整治清理反而成了火上加油?有关专家指出“权力监管失范、查处不力、违规成本过低是主要原因”,之前对于这些查处人员的惩罚,往往给予“党内处分、收缴所得、限期上班”等,从这些惩处措施来看,根本不足以警醒他人,起不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反反复复中,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空气的加剧和百姓不满情绪的增加。此次清理“吃空饷”,各省在不断加大清理力度时,还创设了新的整治制度。动真格、追究不留情、建章立制彻底堵死这些漏洞所在,防止问题“抬头”。江西南昌市规定,超过清理期限若发现单位仍有2人及以上“吃空饷”,则对主要领导实行撤职处分。贵州赫章县为长效防治“吃空饷”现象,定期对乡镇和县直单位人员在编在岗的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一经发现,除严肃处理本人外,还将按“吃空饷”数额的5倍扣发单位公用经费,并从严追究主要领导及有关责任人责任。
在看到各地积极清理整治开展如火如荼时,笔者以为,碍于“吃空饷”历史荼毒较深,不能单纯以查处或就事论事做处理,更要为这些国家机关罩上一张网,将人员编制和财政绩效、行政问责和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监督问责相互交叉进行,问责不单单是找洞补坑,更要将问责扩张到相关范围和部门职责上来,唯有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各管一块,才能彻底杜绝积难重返。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