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手机卡频遭“二次号”困扰催收等骚扰电话不断,一些应用软件已被注册 消费者买新手机卡频遭“二次号”困扰 阅读提示 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被称为“二次放号”。运营商称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却给新用户带来了各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二次号”隐患多,相关制度和政策亟待完善。 今年“十一”期间,北京某高校的在读研究生朱辉(化名)购火车票时遇到了麻烦。原因是12306购票平台显示,他的手机号已经被注册过。 “我是8月份办的这个移动的新卡,买火车票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二次号’。”朱辉说。随后,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让他给12306平台打电话,最后12306平台解除了旧有绑定后重新登录才解决问题。 朱辉的遭遇并非个例。运营商二次放号,虽然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却给新用户带来了各种问题。 “二次号”带来的麻烦多多 朱辉的“二次号”带来的麻烦并不止于此。在使用百度账号的时候,朱辉发现这个新手机号还绑定了别的用户。朱辉用了各种办法也没未能把他的号注销。 “不能注销的原因,说是百度网盘里面有文件,但是我真的是已经把文件都删完了,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弄了一晚上也没能解决。我办的是一张新卡啊,许多账号已经被注册了,让我怎么办?”朱辉无奈地对记者说。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彭先生也有这样的烦恼。彭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新办的手机号频繁收到现金贷平台的催收电话,对方直呼前机主姓名。尽管彭先生多次告知对方手机号的主人已经变更,但隔一段时间后,又会接到类似电话。 有媒体报道,有不少老赖频繁更换手机号码套取贷款平台的资金。所以,像彭先生这样的“二次号”用户不断被催促还款电话骚扰。 记者从采访的“二次号”用户和已报道的媒体了解到,在向运营商提出处理诉求后,运营商一般会要求用户自己和相应应用方协商。用户需要与各个应用方挨个对接解绑。这样,不仅费时费力,也给异地号码的用户增添了负担。 对于企业来说,“二次号”问题也令人头疼。由于企业平台无法获取和同步用户的换号信息,“二次号”用户无法正常注册,新旧用户信息的管理保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运营秩序混乱,耗费大量的时间处理账户纠纷问题。 为何释放“二次号”? 既然使用“二次号”的新用户可能会产生以上诸多的问题,为何还要实行“二次放号”?通信运营方表示,“二次放号”是为了实现资源循环。 据业内人士称,根据有关规定,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为了在有限资源内提高手机号码的利用率,一般未办理停机保号业务且停机超过 3 个月以上的手机号,或是用户主动注销的手机号,将被运营商回收并再次利用,由此便产生了“二次号”。 “显然,‘二次放号’可以释放被占用的码号资源。除了用户主动弃用、换号,还包括一些用户因自然死亡后,手机号无人继承的情况,这些号码都会重新启用。”深圳市一家通信公司的技术管理刘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亿个码号资源用于公众移动通信业务。随着新号段的开放,这一数量还在进一步增长。然而,有专家称,实际可供用户使用的号码并没有这么多。按照通信号码使用规则,通常达到理论容量的50%即意味着号码资源利用率接近饱和,需要扩容,这是“二次号”越来越多的原因。 破解之道在何方?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对记者表示,虽然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通信资源有效配置,但消费者作为享受通信服务的主体,享有对其服务的知情权。在用户办理号码入网协议时,运营商应明确告知该号码是否为“二次号”。 “手机号在这个时代也逐渐像身份证一样,绑定了太多的东西。一个人终生只能用一个手机号,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针对‘二次号’完善服务体系,如全面清除老用户的信息和痕迹,与相关第三方联动解绑各种捆绑账号,还亟待有关方面解决。”刘欢说。 专家认为,破解“二次号”使用难题固然需要企业和运营商共同携手,但也少不了个人安全意识的提升。有业内人士提醒,用户自身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更换手机号后,微信、银行卡、网络支付APP、常用网站、网盘等绑定信息及时删除解绑,以防出现隐私被窥探、银行卡遭盗刷等问题,同时也能规避给后续号码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和通信企业已着手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协调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账号管理。但专家认为,要真正解决“二次号”给用户带来的麻烦,仍需要一系列有效制度。(记者 刘兵) |
京ICP备10039517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