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土地与法

贺雪峰谈土地流转:30年内让农民慢慢进城

时间:2014-04-08 17:25:17  来源:土地资源网  作者:何涛
导读: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坚持了一个习惯,每年都会到农村去调研,他的足迹已遍布中国很多乡村。对于各方热议的土地流转问题,他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做了很多研究。

  务农务工循环

  有血有肉自给自足

  广州日报:土地租金大体上是土地产出折算成的利润。但您认为租金收入并不能代替小农经济的全部,为什么?

  贺雪峰:比如说,一亩地可获利500元。农民不种田就能得500元,多划算,但这没考虑农民(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劳动不为钱,他把劳动看作是锻炼身体的方式。

  地越少、年龄越大的农民,把土地转出去的损失越大。比如说一家有两个60多岁的老人,共有两亩田,流转出去每年收入1000元。但两亩田可以种粮、种菜,可以变成饲料喂猪、养鸡,生活物资其实很丰富。

  今天的小农经济不仅是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农民重要生活方式。用经济收入的数据去替代有血有肉、自给自足的农业,会得出农民种田不划算的结论。这种判断不仅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且可能忽视小农经济在现代化中的稳定作用。

  广州日报:您认为现在中国农村并不差,原因是什么?

  贺雪峰: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使得年龄比较大的父母和年轻子女可以同时获得务农和务工的两笔收入,使得农民和农民工之间形成了顺畅的循环。总体来说,当前中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吃、住都不错,物质上非常丰富,农闲时间很多。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错。当然,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城,村庄显得比较萧条,这是实话。

  若国家非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仅仅给农民那么一点租金,农民进城后,生活水平肯定会大幅下降。

  全家进城,失去农业收入,收入减少,支出大幅度增加。从农民的角度来讲,农民种地非常重要。

  小农经营的粮食产量

  高于规模经济

  广州日报:有观点认为土地分散不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有人认同土地集约是一种趋势。您怎么看?

  贺雪峰:这说法没道理。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不能只从农业上考虑问题。这是第一。

  第二,什么叫农产品品质。首要的品质是数量,土地产出量的一个衡量标准是粮食产量。我们在农村调查发现,几乎没有发现规模种粮的亩产高于小农经营的。小农经济都是精耕细作,规模经营要雇劳动力种田,农业生产的监督成本极高。小农经营的产量比资本大规模种田要好、要高。

  其次的品质才是质量。有人会说小农经营出现了毒水稻、打农药种菜等问题,这是监管问题。

  资本可做品牌、高品质的农业。不是说农业不能向资本开放,非不能发展规模农业,但不能说只有向规模开放才有前途。

  国家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让资本和规模经营去打败小农。

  当前三农领域存在两种非常不同的政策主张,一种主张强调现代农业,强调规模经营,强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有一种主张强调小农经济,强调还有2亿多户继续要依托土地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农民。这两派,姑且可称之为“现代农业派”和“小农经济派”,扩张开来,这两派在三农领域之外的诸如城镇化等方面,也有完全不同的政策建议。

  我算“小农经济派”,我主张,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20~30年),中国小农经济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中央的三农政策和城镇化政策,应充分考虑九亿农民这个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应从小农立场看问题,应基于小农的需要来制定三农政策,来转移国家支付,来设计和建设乡村治理体系。(记者 何涛)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