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北大仓”美誉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使土地生产增效明显,让这片黑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改造和建设高标准农田809万亩,5年中新增耕地80多万亩,可增产粮食数十亿斤。 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东兴村农民于成海的耕地位于水渠末端。过去由于水渠条件差,用水困难,他家的水稻田只能等到位于水渠前端的农田用完水后才能来水。 “人家插秧咱瞅着,等人家插完了秧才能使水,到后来,人家都使上药了我的秧还没插上呢”。于成海说,由于用水难、播种晚,他家往往比地理条件好的农户家少收不少粮食。 2008年五常市被列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工程区。如今的于成海早已不再为用水发愁了,站在新修的水渠上,于成海告诉记者:“现在水来了可以直接到地头,用水方便,每亩地的产量也提上去了,一亩地粮食比以前多卖七八百块钱。” 土地整治不仅方便了用水,还提高了土地生产面积,对田间道路的修建更方便了机械化种植。五常市民乐乡红光村农民南七峰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稻田池子小,大机械进不去,现在改完了,大机械能进,也能保水。池埂子也没了,土地利用面积就增大了。” 五常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庄晓宇告诉记者,五常是黑龙江农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通过平整稻田中间的池梗,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综合整治,土地比之前至少要增收一成以上。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贾东力告诉记者,土地整治给农民带来了直接效益。一方面是工程提供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耕地平均亩产能提高200斤以上,给农民带来了持续的效益。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处副处长张爱辉说,土地整治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上,它直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生产率,改善了工程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积极影响。(记者 齐泓鑫 赵丹丹) 责任编辑:xi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