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有“地球癌症”之称。重庆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八省市之一,自2005年开展监测和治理工作以来,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石漠化漫延,第二次检测数据显示已减少石漠化土地43.45万亩,综合治理成效初显。 重庆石漠化土地1388.49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11.23% 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岩溶地区,易淋溶、成土慢,地势往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易被侵蚀和溶蚀;再加上过度樵采、开垦、不合理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使得石漠化更为加剧。 石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岩层漏水性强,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极易引起缺水干旱。同时,雨水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发生水旱灾害。 据监测调查,重庆市岩溶土地分布于37个区县(自治县),面积4908.28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9.7%。其中,石漠化土地1388.49万亩,占重庆市土地面积的11.23%,石漠化发生率28.29%(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潜在石漠化土地1287.05万亩,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6.22%;非石漠化土地2232.74万亩,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5.49%。 重庆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三峡库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脆弱地区之一,也是重庆石漠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区,石漠化面积达792.86万亩,占全市石漠化总面积的57.1%;潜在石漠化面积为933.45万亩,占全市的72.5%。 15个试点区县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减少43.45万亩 自2008年起,重庆酉阳、彭水、武隆、万州等15个区县先后纳入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国家累计下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任务为:治理岩溶面积1547.5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472.5平方公里,林业建设项目计划任务83万亩(其中封山育林57.2万亩,人工造林25.8万亩)。 重庆市林业局通过人工造林、封山管护、人工种草等生态措施,使得石漠化地区植被逐渐恢复;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坡改梯、客土改良等工程的实施,也遏制了石漠化扩展漫延趋势;此外生态移民、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也减轻了对植被的破坏。据统计,人工造林种草和林草植被保护等措施促进植被自然修复对石漠化土地逆转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贡献率达45.8%;实施农业工程与农业技术措施的贡献率为18.4%;工程建设贡献率为2.8%。 据2011年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开展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岩溶土地总面积4907.83万亩,其中石漠化土地1342.96万亩,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27.4%;潜在石漠化1307.22万亩,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26.6%;非石漠化2257.65万亩,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46.0%。 与2005年第一次监测结果相比,岩溶土地总面积减少0.45万亩,减少了0.01%;石漠化土地减少43.45万亩,减少了3.1%;潜在石漠化增加20.53万亩,增加了1.6%;非石漠化土地增加23.05万亩,增加了1.0%。 石漠化程度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石漠化增加92.31万亩,增加了22.8%;中度石漠化减少81.54万亩,减少了10.3%;重度石漠化减少50.16万亩,减少了29.4%;极重度石漠化减少了2709.9公顷,减少了19.3%。 重庆石漠化治理工作初显成效,但林业局负责人表示,重庆30多个区县存在石漠化现象,现在仅在15个区县试点,还有20多个区县没有纳入,范围太窄,规模也太小。此外,石漠化治理补助1平方公里为20万,平均每亩只有133元左右的补助,标准太低,其中植树造林最高的能达到每亩800元,而封山育林每亩只有7、80元左右补助。生态补偿现在每亩仅10元左右,应不低于种粮直补标准,理想状态应该是所有公益林都纳入重点公益林,参照长江绿化标准进行补偿。(陶玉莲) 责任编辑:xi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