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密云冯家峪镇,周边村民将自家产的核桃送到供销社定点收购处。本报记者 邓伟摄
法治报道讯 据人民网 板栗、核桃丰收了,却难卖出好价钱。针对这一状况,在北京市农委和市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市供销社所属京农集团和密云区供销社,今年9月26日开始在密云区8个乡镇的31个低收入村,开展试点保底收购。对低收入户分布集中的板栗、核桃主产乡镇,设置固定收购点,同时设置流动收购车走村串户,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板栗、核桃。截至目前,已保底收购板栗43万斤、核桃近4万斤,为果农带来收入两百多万元,其中纯增收至少15万元。
200多吨核桃、板栗“高价”走出大山
深秋,山里已是漫山红叶。上午10点,密云区冯家峪镇,北京裕民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门口,村民排队等着给自家核桃过筛子、过秤。旁边一辆辆三轮车上,是他们今年收获的核桃。
“大个核桃239斤,每斤5.4元,小个核桃90斤,每斤2元。”担心自己记不住,村民郑廷才特意把这些数字写在手心里,掏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遍。这边卖了核桃,现场就拿到现金,郑廷才一共收入1470.6元。
“平均一斤4块5,比前几天小商贩出价高了几毛钱。”他说,今年天气干旱,核桃产量不算高,核桃品质也多少受到影响。往年一到丰收季,很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今年却少了很多。即使有个别小商贩上门,也把收购价压得很低。老郑大概算了算,总体上比卖给小商贩多收入一百多元钱。
密云区供销社副主任罗卫东说,除了像冯家峪镇这种固定收购点,他们还通过流动收购车到村里定时收购。
据了解,板栗收购已于日前结束,共收购43万斤,出动流动收购车40多次,解决了488户低收入家庭板栗销售不畅的问题,为其带来220多万元的收入。核桃收购正在进行,目前也已收购近4万斤。
帮农产品进城 供销社重拾“看家本领”
供销社下乡收购板栗、核桃,对村民来说也是件新鲜事儿。
在计划经济年代,到供销社买农资农具、食品、工业品,通过供销社卖鸡蛋、家禽、果菜,这里是村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到了市场经济年代,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供销社地位渐渐式微。近些年,随着北京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即便是在郊区,供销社所承担的“农副产品进城”的功能几近停滞。
“少说也有十来年没有收购了。”50来岁的罗卫东是一名供销社“老人”,他回忆,收购农产品业务中断确有些年头儿。今年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供销社通过在密云的低收入村试点收购板栗、核桃,在他看来,就是要通过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农产品售卖困难的同时,把供销社的“看家本领”重新拾起来。
说起今年卖板栗,大城子镇大龙门村党支部书记石玉如今还有些激动。原来,该村与一个客商签了收购协议,往年村里的板栗都由这个客商来收购。谁知今年客商突然违约,不再愿意收,10万多斤板栗就大量积压在村里,有的出现风干、霉变。眼看着村民一年的收入要打水漂,得知情况后,收购组及时上门保底收购了板栗,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直接给村民带来收益60多万元。
试水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助力“三农”
密云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对很多大山里的村民来说,种植板栗、核桃,仍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收入来源。最近几年,受纸皮核桃的冲击,村民们普遍感到卖核桃越来越难了。
“今年收购是个试点,还要摸索经验继续做下去。”北京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不间断收购,让农户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核桃销路,让本地核桃销售及时、顺畅。
据介绍,密云供销社还将组织人员带上收购的核桃,采买适合的剥皮机,对核桃进行初加工,比如加工成核桃仁出售。“不能只做这种简单的倒手买卖,把收购的核桃卖出去就算了。”罗卫东说,他们还计划探索农产品的深加工,并探索以商业基金的形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研究保价收购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