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我国于每年12月4日开展国家宪法宣传,助力宪法教育。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奋力书写服务大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时代答卷,以法治力量守护祖国人民。
宪法之舟是国家法治的基石。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任务,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宪法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宪法明确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法治之帆是国家治理的导向。法治要求国家的一切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一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确保国家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法治的核心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法治通过公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宪法与法治互为依存和支撑。宪法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宪法为法治提供了基础和框架,法治则是宪法精神和原则的具体实践。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法治通过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将宪法的原则和规定具体化,使之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完备、管用。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公正,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才能做到宪法和法治相互促进。
“乘宪法之舟,扬法治之帆”不仅是对宪法和法治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强宪法实施和推进法治建设,可以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郭苏苇)
责任编辑:曹军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