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筑与法

短命建筑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时间:2016-01-07 14:52: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茜
导读:去年12月9日曝出的尚未完工的天津水岸银座超高商业楼盘的拆除计划,刷新了“中国第一拆”。而往前再推1个月,从未投入使用的118米高的环球西安中心金花办公大楼被爆破拆除,则被称为“中国第一爆”。一时之间,短命建筑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建筑为何短命

  既然建筑过早拆除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为何非拆不可?

  大众对短命建筑的热议引发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的思考。他认为不能把短命建筑当作一种标签来批评,而要具体分析。对于原有建设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而拆除的情况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把建筑的功能和现实需求结合起来考虑,不能用简单的数值判断某个建筑是长寿或者短命。据报道,此前河南郑州花费854万元建设且仅用了5年多的天桥被整体拆除,被解释为是要为优化轨道线路工程让路。

  石楠认为,建筑拆除问题要在整个城镇化框架下看,正视在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成长烦恼。“相比于欧洲较为稳定的城市发展,在那里可能10年前后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我们现在还处于孩子十七八岁的青春期和成长期阶段,所有东西都变化得非常快。有些建筑面临快速的更新换代。” 但是,决策错误造成建筑短命的现象则应该批评制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2001年至2010年公开报道的54处过早拆除建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把工程质量问题和规划违规问题导致的拆除视为合理拆除的情况下,不合理拆除占比90%,而在不合理拆除中,功能滞后、有商业利益和形象政绩等原因的严重不合理拆除案例占55%。

  质量问题是建筑早夭最显而易见的成因。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张险峰说,建筑质量出问题的原因无外乎不负责任的开发商或建筑商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或对工程地质状况缺乏科学勘探,采取的工程措施不到位等。

  而对于规划问题引发的建筑早夭,张险峰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认定注册规划师戴慎志都认为,有时候规划没有问题,但是具体建设执行时,会有一些开发商擅自改造,违规建设。

  但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频繁更改城市规划,造成大量短命建筑。

  早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曾提交一份提案,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短命工程”治理。这份提案指出,“利益驱动是‘短命工程’频现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土地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很大比例,在强大利益诱惑下,一些地方政府更有决心对新建筑“痛下狠手”;另一方面,有些官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大搞形象工程,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拆旧建新、拆新建新比比皆是,城市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是造就“短命工程”的直接原因。

  张险峰解释,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会利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卖旧楼、建新区。最驾轻就熟的做法就是卖掉市中心的老办公楼、学校等不能产出GDP的土地和房屋,大举迁往新区,既实现了拉动新区、提升政府形象的意图,又可以增加卖地收入,通过商业运作改造旧城,可谓一举多得。而原有建筑由于地处中心地段,开发商为了获得高额回报,一般都会采取拆旧建新、提高建筑容量的做法。

  在一些专家看来,一段时期以来,城市建设大兴攀比之风,很多地方美其名曰“改善投资环境”“改变城市面貌”,其实质是不顾城市自身实力和需求,盲目搞大广场、大马路、大绿地、超高层建筑、大型体育文化会展建筑,埋下了短命建筑的隐患。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