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界视野 > 法院

好“枫”景,看这“醴”|十年旧账五日清!醴陵法院“先行调解”巧解借贷“心结”

时间:2025-04-03 10:49:15  来源:  作者:
导读:近日,醴陵法院通过先行调解机制成功化解李某诉刘某民间借贷纠纷,被告一次性当场履行还款义务。这起纠缠十年的债务纠纷,仅仅五天就实现了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良好效果,既守住了邻里情谊,又兑现了法律承诺。


作者:李湘

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大家生活中的“借与还”大多都是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借钱这件事有时候是因为感情,感情这么好不能不借;有时候是因为义气,对方这么够义气不好意思不借;也有时候就是想挣点合理的小利息……

近日,醴陵法院通过先行调解机制成功化解李某诉刘某民间借贷纠纷,被告一次性当场履行还款义务。这起纠缠十年的债务纠纷,仅仅五天就实现了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良好效果,既守住了邻里情谊,又兑现了法律承诺。  

案情简介

2015年,李某基于邻里情谊向刘某出借10万元周转,双方约定一年后归还本金和利息。借款到期后刘某仅偿还部分本金,尚欠李某本金和利息合计5.8万元未结清。李某多次催收未果,最终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债权。

调解经过

法院立案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随即启动先行调解程序。首次沟通时刘某情绪相当抵触:“这些年我帮他处理过多少麻烦事,现在居然为了这点钱告我!我就不还,他能怎么样!”。见被告情绪激动,调解员决定采取情绪疏导策略,同步向刘某阐明《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关于借款合同履行的规定,以及可能面临的失信惩戒后果,引导其通过调解化解纠纷。

为消除原、被告信息不对称,法官助理和调解员组织双方携带全部借贷凭证进行现场核对。通过梳理二十余笔转账记录及还款凭证,法官助理精准定位争议焦点——双方对利息计算方式存在重大分歧。借助"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模式,调解员从诉讼时效风险、律师费用成本、人际关系修复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引导双方理性权衡利弊。

经过三轮调解,双方当事人逐渐消除对立情绪。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经核对原始借据及银行流水,确认刘某尚欠李某本金和利息5.8万元,刘某当庭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全额转账。李某收款后即时提交撤诉申请。这场持续十年的债务纠纷,通过先行调解机制仅用五天便实现案结事了,双方握手言和。

先行调解,作为新时代多元解纷机制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法官或调解员的介入,引导双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开始前或进行中,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它如同架设在矛盾激流之上的理性之桥,让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得以在平等对话中重拾信任;又似社会治理的柔性润滑剂,在法理情交融中修复社会关系的裂痕。这种"以和为贵"的解纷智慧,不仅减轻了司法负荷、优化了公共资源,更通过“向前一步”的主动作为,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更温暖的方式抵达人心。

今后,醴陵法院将继续保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司法服务,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加大“先行调解”力度并督促当事人及时主动履行调解协议,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责任编辑:曹军舰
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