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荣律师:工作的“圆心”是解决问题
文/彭川
(杨福荣:200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曾从事检察工作10年,兼任公诉部门、案件管理办公室部门负责人。2015年-2016年,先后任永泰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审计监察部总经理、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风控合规总监。2016年9月加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现任该所争议解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成北京总所高级顾问,拥有美国注册内审师CIA资格认证。)
举止娴雅,言语温柔,大成争议解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成北京总所高级顾问杨福荣律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个人很“静”,状态很松弛。原因之一就在于,她是一个很少给自己设定目标的人。
2005年参加工作的她,当过检察官,做过公司法务,如今是一名律师,虽然两次改换人生赛道,但有一点没有变过:她始终是一个跟问题打交道的人,工作的“圆心”是解决问题。
越发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要不是各种偶然和必然叠加的巧合,杨福荣或许不会成为一名律师。
她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2005年获得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后,她加入了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主要从事疑难复杂经济案件和职务犯罪的审查工作。作为业务骨干,那10年间,她办理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案件,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精品公诉课程主讲人,还负责了院里案件管理办公室的组建等工作。凭借出色表现,她不仅很快被晋升为部门负责人,还得到了北京市“优秀公诉人”等荣誉的肯定。
出人意料的是,在外人眼里前途可期的杨福荣却于2015年辞去了公职。基于一些原因,她决定“换种生活”。
“当年离开体制内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给了自己三年的试错时间去尝试各种不同的职业,希望最终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杨福荣说。
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她先后在两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审计监察和法务风险防控职务。尽管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她广泛接触了大量企业相关法律实务,并系统学习了商学院的课程,同时成功通过了美国注册内审师(CIA)资格认证。这段经历对她之后的律师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于方便照顾老人等考虑,2016年9月杨福荣再次离职。这一次她决定从事一份有更多自主时间的工作,随即加入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律师职业生涯。
“就像当初到检察院工作,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后来转到地产公司上班,我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律师。”杨福荣感慨道。
时光荏苒。
转眼7年时间过去。在此期间,杨福荣成功参与承办了某证券公司多起标的总计近10亿的质押式回购案件,处理了涉及近40亿的房地产合作开发纠纷……她还承办了大量执行案件,逐渐在业内站稳了脚跟,树立了自己的声誉。
“相比初入行时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这几年下来,我越发坚定了当初的选择,职业方向也更明晰了。接下来,我将继续深耕律师行业,专注于复杂民商事案件的处理。”杨福荣说。特别是3年疫情期间,她和团队成功帮助数家企业渡过危机,更是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律师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的作用。
“当然,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在业务上我也比以前更加熟练、更加适应了。”她笑言。
一起寻找缝隙中的光
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尤其是自2019年以来,杨福荣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帮助企业应对和处理各种危机。
她将这一工作形容为:寻找缝隙中的光。
“自2019年开始,我们团队几乎每年都会处理至少一起大型危机事件。进驻企业,少则一个月,多则三四个月,面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疫情期间亦是如此。”杨福荣表示,这类危机的处理,通常具有紧迫性和突发性特点,极度考验人的应变能力,也几乎没有容错空间。
“当事各方所承受的压力是外界难以想象的。”她说。
企业危机的处理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律师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
杨福荣在检察院工作时,主要负责处理刑事业务,办理过某教育部直属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行受贿窝案以及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诈骗和非法经营类经济犯罪案件。转行做律师后的她又积极涉足民商事领域,承办了大量诉讼和争议解决业务。此外,她还是拥有资格认证的注册内审师,在这一角色下,她进行独立的内部审核,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性,并提供改进建议。这样的经历使得她作为律师具备了民事、刑事和审计方面的广泛知识和经验,从而能够综合考虑多个领域的法律问题,为处在危机中的企业,以及在面对特别复杂的案件时,提供多样化、贴合实际需求的专业服务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遭遇危机时,企业通常都希望律师能成为自己的‘拐杖’,帮着自己找到那‘缝隙中的光’,进而冲破黑暗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去。”杨福荣说。
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法律挑战,律师的团队化作战正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事实上,在企业危机处理中律师团队化作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作为中国最大、成立最早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拥有多元化的专业设置、丰富的资源和项目经验,以及国际化视野等天然优势,使其能够在团队化作战方面提供高水平的法律服务。这也成了杨福荣应对各类复杂问题的最大底气。
杨福荣表示,企业遭遇危机时对律师都是极度依赖的。因此在帮助企业应对和处理危机时,律师除了要处理好涉及的各类法律问题,还要努力把自己化作一束“暖光”,做好客户心理的“温暖”和抚慰工作,要懂得“共情”,尽量通过自己的正向情绪去激发和调动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携手把局面盘活。
“作为律师,我现在几乎很少对客户说不。总是竭尽所能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有时候事情看起来已经进入了死胡同。”她说。
当然,上医治未病。与其等危机发生后再来处理,不如提前进行风险管理和危机预防。杨福荣表示,合规运营应该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不能总是要等到自己得了重病后才去向医生求助。
此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预防危机的发生;当企业面临危机挑战时,也可以更迅速地寻求到支持和解决方案。
“眼下,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关注与支持。其中包括做好涉民营企业家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办案对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杨福荣说。
做公益是一种自我需要
除了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和解决日常法律问题,杨福荣还在加入律师行业初期便自然地将自己解决问题的“阵地”扩展到公益领域。
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形势下,进一步支持、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有利于加快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日前,杨福荣和她的团队参与的一个公益项目入选了由法治日报社等联合推选出的创新公益方式典型案例。
该项目的合作方是爱佑慈善基金会。资料显示,该基金会创立于2004年,是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曾多次获得我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大成一向热衷公益。该基金会创立初期,大成便与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杨福荣说。她加入大成后不久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创新是慈善机构永恒的主题,多年来爱佑慈善基金会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公益模式的变革。例如,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爱佑一直在尝试支持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公益项目。“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为了确保公益慈善机构能够专注于肩负的使命并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开展活动,律师团队的全面法律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杨福荣说。她和团队这些年提供的专业服务为爱佑在儿童医疗、儿童福利等领域一系列活动的合规展开提供了重要保障。
“律师参与公益是社会需要。”杨福荣说,“对于我个人来说,它也是一种自我需要,而且我不认为这会增加我的负担或带来不便。”与爱佑之间的合作,陪着爱佑一同迎接持续出现的新挑战,在杨福荣看来,这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它的回报不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包括因此而获得的巨大满足感和成就感。
除了爱佑,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青联常委,杨福荣近年也曾多次参与青联组织的扶贫助学活动。虽然忙碌,她也是乐在其中。
“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帮助他人便成了一种内在的自我需要。”她说,“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和满足。”
年初,大成与爱佑慈善基金会签署了2022-2023年度公益法律服务协议,他们双方的合作还将继续下去。
享受从零开始的苦与乐
从检察院,到企业,再到律所,工作以来,杨福荣多次变换人生赛道。每次角色转换,她都“放空”得非常彻底。
读研究生时,她修的是刑法学专业,在检察院工作时,她待的时间最长的部门是公诉部门,以专业背景而言,她在刑法学方面积累最厚。然而,到律所工作后,她却选择了主攻民商事法律业务。
“坦率地讲,当初离开检察院时一想到就要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去与人竞争,我的内心还是有几分忐忑的。”杨福荣说。选择专业方向时,按理说她应该选择更有基础的刑事,可她却选择了一条从未走过的新路。“我不希望别人找到我只是因为看重我过去在检察院工作的职场经历。另外,我也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帮到身边的人,毕竟人这一辈子遇到刑事官司的概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她解释道。
“杯子越空,可接纳的东西就越多。”杨福荣表示,每次重新出发,她都坚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过去归零,不带“包袱”,轻松前行,因为这样前面的路可能更加宽阔,有更多的可能。
每当置身一方新战场,她都会从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现状、规则起步,让自己尽快融入其中。“很多时候,想得多,做得少,只会让人止步不前;想得少,做得多,许多问题反而会在不知不觉间迎刃而解。其实,很多困难,都是走着走着就消失了。”她说。
杨福荣享受这种从零开始的苦与乐。
“人生,无论如何变换赛道,适应你才能继续走下去。那如何才能不断地去适应新的赛道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无论身处哪一方职场,都能持续创造价值。”她说。
责任编辑: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