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讯(通讯员 程舒平) 安徽省舒城县庐镇乡在“三变”改革中,以生态农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成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以抱团形式发展现代农业、连接市场的有效载体,解决了当地传统农业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2016年,沈河村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种植模式,选择种植“短平快”的茶树菇产业,建立了以村林场为主,占地50亩的茶树菇实验基地,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
距离茶树菇基地不远处的林下养鸡基地内,一只小小的土鸡,让村民换上了新工装,找到了“新身份”,打开了致富的新大门。
38岁的孙宝田是林下养鸡场的主人,在全散养的饲养、生产过程中,他负责最后一道工序。他的妻子和15工人一样,负责拣蛋、喂食,他们正用双手创造着全新的幸福生活。
这个占地200亩的养鸡场,还通过“三变”利益联结机制,开发卫生保洁员、卫生监督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了12户26人脱贫增收,达到了“百姓富、村居美、能脱贫”的目的。
而在庐镇乡大桥村,“三变”改革带来的山村蜕变和群众幸福的故事在企业与小山村的碰撞中上演着。
大桥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自然村寨,过去,这里没有一个成规模的产业,群众习惯于种植传统的玉米、山芋等农作物,广种薄收,生活贫苦。
“要想摆脱贫困,还得靠产业支撑。”2016年,在“三变”改革的推动下,舒城县城投公司与该村合作,整合投资50万元,建设了实施太阳能发电项目,年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76户靠阳光收入脱贫。象这样的阳光产业项目,该乡13个村每村都有一个,全乡493户三无贫困人口享受阳光收益,每年有3000元红利全乡1216名贫困劳动力在光荣伏发电企业就业。
在占地70亩的二河养殖场,作为三变改革后的养猪项目示范点,也是村民打开幸福之门的起点。
走进养猪场,一栋栋干净整洁的养殖圈舍映入眼帘,圈舍里喂料、环控、刮粪系统有序的运行着,这个养殖场带动周边大小养殖户十多户,抱团取暖,给村民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三变”改革搭起了村民的致富桥梁。截至目前,该乡“三变”改革覆盖13个村,通过产业带动农户承包地6000亩和山场面积4万亩入股,共整合各类资金1200万元实现资金变股金,共有6000户19000人实现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利益联结农户5500户。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