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客厅 > 人物访谈

笔耕梦想的“土记者”:丁传胜

时间:2014-11-07 13:32:26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周志军
导读:年过半百,身穿一套旧西服,肩背一只旧摄影包,骑着一辆旧电动车,穿梭于县城乡村,哪里发生新鲜事、热闹事、有趣事、重要事,时常就能看到他在现场采访忙碌的身影。他将这些事儿用手中的笔,记在本上,写成稿子,投于报社电台,发往电脑网站,报纸刊物时常有他采写的“豆腐块”,广播电台经常播放他投送的“小通讯”。他就是舒城县远近闻名的“土记者”丁传胜。

   年过半百,身穿一套旧西服,肩背一只旧摄影包,骑着一辆旧电动车,穿梭于县城乡村,哪里发生新鲜事、热闹事、有趣事、重要事,时常就能看到他在现场采访忙碌的身影。他将这些事儿用手中的笔,记在本上,写成稿子,投于报社电台,发往电脑网站,报纸刊物时常有他采写的“豆腐块”,广播电台经常播放他投送的“小通讯”。他就是舒城县远近闻名的“土记者”丁传胜。

  “新闻事业就是我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终生执生的追求,在我有生之年,成不了记者,我要决心用儿子、孙子几代人来奋斗,总会梦想成真”,说起新闻事业,丁传胜浑身是劲,满脸激动。

  担任编外“土记者”30多个年头的他,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默默奉献,笔耕不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新闻报道上,每年都有数十篇稿件在国家和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发表,稿件多次在市县好稿评选中获奖,还多次被表彰为“优秀通讯员”。

  熟悉丁传胜的人都对他从事新闻事业的“四种精神、一股钻劲”打心底里佩服。要想写好稿,必须发扬吃苦精神。丁传胜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时常骑着自行车,浑身是劲,信心百倍,从感不到苦和累,有时写时效性较强的报道,还需送稿件跑到10多华里路开外的县电台,中午饿了,就买几个馒头来充饥,一口馒头,一口开水,再苦再累都不怕。特别是逢到农业生产大忙季节,他白天忙生产,晚上写报道,有时写到深更半夜,有人问他苦不苦、累不累,他总说:“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在炎热酷暑的盛夏,晚上写稿温度高、蚊虫咬,他就用木桶装上半桶水,将自己两腿放在水桶里,既降温,又防蚊虫咬;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他只好坐在床上棉被里防寒,坚持写稿。1992年7月底,县总工会通知他,对省劳模、县交通局副局长谈建国的先进事迹进行专访。当时,正赶农村“双抢”大忙季节,他家割了近三亩早稻在田里晒着,爱人不让他去采访,他说:“等我采访回来,晚上咱们一起捆稻把”。经过一天紧张的采访,他以一篇长达4000字的通讯在《皖西群英荟萃》一书中刊登。然而,天不作美,晚上刮起大风,下起暴雨,田里晒干的早稻被暴风雨刮得乱七八糟,泡在水中。他和其爱人连夜突击捆稻把,整整一夜,忙得没有合眼,累得筋疲力尽,他爱人生气地指责他,他只好忍气吞声,等到爱人心情好转后,他向她剖明事理:“我深知你在家很辛苦,但领导安排我采访,给予我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要做到农活与爱好两不误。”

  当初,丁传胜对写新闻报道是个“门外汉”,他发扬学习精神,坚持“学中干,干中学”,虚心地向新闻界老前辈学习,多次参加省、市、县宣传部门举办的新闻业务培训班,通过学习、点拔和实践,掌握了写新闻报道的规律。他写的第一篇新闻是在36年前,标题是《牢固树立为革命而学的思想》的小言论体裁,被当时县广播站采用,从此他就和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学习新闻口语话和写作技巧,他省吃俭用购买了一台调频收音机,但因农活忙,他爱人累了,就很烦躁地说:“等你年老病故了,我将小广播放在你的骨灰盒里”。可他满面笑颜地说:“这是你给我最好的一件陪葬礼品啊!”有时他经常在外进行新闻采访,周围邻居有人不理解,说他“不务正业,在外七跑八跑的,搞什么名堂”,但他仍然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评论。

  写新闻报道既是一件苦差事,又不能致富,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干好的。1995年,农民春耕生产期间,他所在的杨家村红星组生产用水紧张,群众反映强烈,纷纷要求他写一条反映群众心声的新闻报道,这时他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入一线采访,得出结论一是复元支渠多年失修,二是柏家岗舒庐干渠管理段极少数工作人员作风不正,以权谋私,非要请客送礼不可,否则,就不放水。掌握第一手新闻素材后,晚上连夜写稿,以笔者来信的体裁写了一条《红星组为何灌不上春水》,在县电台发表了,引起了上级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方面组织人力、物力对复元支渠进行整修,另一方面,对柏家岗舒庐干渠管理段少数管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责令及时放水,确保了农民春耕生产用水需要。那时,他家也耕种了4.8亩地,全部栽种了早稻,春耕生产时间在急,但从采访、定稿到送稿,先后花费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他不讲任何代价和要求,实现了农民春耕生产用水的愿望。

  他写新闻报道的起点是在城关镇幸福村。当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该村活动,得到了该村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其新闻采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幸福村树立对外良好形象作了汗马功劳。对此,该村负责人杨龙和说:“传胜同志,幸福村的发展与你分不开的。”但他却说:“是你干得好,我才写得好!”由于幸福村党组织的培养,使他于2002年7月1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讲:“幸福村是我革命的根据地,工作的故乡,但我根本不满足现状,千方百计拓宽新闻采访范围”。近年来,他发扬开拓精神,立足幸福村,冲出城关镇,辐射周边乡镇和县直单位,向着高层次跨越。他曾在县人口计生委、县交通局、县工商局、县人武部等县直单位聘请为新闻报道员,现在还是广电局创办的《舒城声屏》和县委创办的《舒城宣传》的总发行。

  一股钻劲。凡是有新闻线索的,他跟踪采访,紧抓不放。2001年,通过税改后,控制村级招待费,但有的村干部无事闲聊,在村部就餐,这样不仅使村集体经济承受不了,又给群众带来了不好印象,针对这种情况,他迅速开展新闻采访,但经常被有的村干部谢绝采访,奉劝他少管闲事为好,当时,他听在耳中,急在心里,想尽办法,打通阻碍,成功地采访了这条新闻,题目是《这个锅台拆的好》,曾在皖西日报头版二条刊登,在当地引起反响,群众交口称赞。

  “只要生命不息,我就笔耕不辍,为了毕生追求的事业和心中的梦想,我将继续多学习、多写稿、写好稿,实现人生价值”,丁传胜满脸自信地说。(通讯员 周志军)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