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宜宾县2012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发放完备,笔者从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今年该县各乡镇中心学校审核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1165份,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放款通知1125份,信用社实际发放贷款人数1113人,发放贷款金额609万元,贷款人数、金额再创新高。 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2009年5月成立以来,四年共发放助学贷款近1550万元,为2847名贫困学生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该县创新工作方式,率先在全国把助学贷款放权到乡镇中心学校申请审核,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把关,乡镇信用社发放贷款,此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及家长,减少了往返县城的舟车劳顿和相关费用,创造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宜宾模式”,真正为贫困学子打开了方便之门。宜宾的这一创新举措,折射了全国各地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一惠民德政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今年8月16日,宜宾县迎来了一场久违的细雨。在偏远的商州镇中心学校办公室,今年高考以51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姐姐牟雪梅和考上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酿酒技术专业的妹妹牟燕飞,和父亲牟金权一起来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牟金权望着办公室外下着的绵绵细雨,小声地念叨:“这场雨太及时了……”站在他一旁的大女儿牟雪梅,脸上挂满了水珠,她说:“生源地助学贷款,对我们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呀!” 牟雪梅姐妹俩家住商州镇炳兴村红星组,一家6口人,四姊妹读书,两个读大学,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父母都是农民,家境非常贫寒。母亲去年被摩托车意外撞伤,不能干重体力活,需长期服药;二妹牟燕飞因14岁时患肺结核,至今没有医治完好,现在也经常打针吃药。全家所有的开支全靠父亲一人在宜宾当地打工来支撑,一个人忙里忙外,又要种庄稼,又要打零工,父亲时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硬撑着。 当姐妹俩拿着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很是高兴了一会儿。但看到随录取通知书寄来的一纸收费明细,这让全家转喜为愁。 当看到《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这本宣传小册时,姐姐突然想起高考前夕学校印发的《宜宾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资料》,急忙找出来,在仔细了解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和程序及所需资料后,觉得完全符合助学贷款条件。原来可以办理助学贷款读书。这时一家人才稍微舒缓了因不能凑足学费而发愁的紧张情绪。 当天下午,姐妹俩便按宣传材料上讲的准备好助学贷款的相关资料,到村上去开贫困和贷款偿还能力证明。 第二天一早,姐妹俩同父亲一道带上所有资料和录取通知书直奔商州镇中心学校,办公室邓清伦主任热情接待了他们。在看了相关材料后,邓主任拿出《农村信用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让姐妹俩在办公室填写,并向父女三人宣传了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申请表填好后叫姐妹俩到镇政府民政部门审核盖章,然后再把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交回来审核。 第四天,信用社便打电话通知姐妹俩同父亲一起带上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商州信用社签订助学贷款合同,两姐妹今年共申请助学贷款9600元。 “几乎没费周折,姐妹俩就在镇上办理了贷款手续。听说原来在县上申请办理,幸好改在乡镇办了,不然要花好多路费哟,又耽误时间。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的女儿才能有机会上大学,不然我们家真的没有办法把两个女儿同时送进大学的校门。”牟金权有点激动地说。 “没助学贷款,娃儿上学就泡汤了” 宜宾县是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特别是农村,因为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让孩子圆大学梦的家庭却不在少数。正因为如此,2009年5月,该县按照上级要求经县政府批准及时成立了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 刘责任编辑:xin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