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与法

清明时节,高墙内一场特殊的文化洗礼

时间:2025-04-14 18:38:48  来源:  作者:
导读:2025年4月1日,清明节前夕,斜风细雨飘进某省监狱高墙的草地上,犹如在诉说离人的絮语。生命的逝去不会重生,良知的泯灭却可以改造更生。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叩心十问·明心镜

“清明将至,如果重新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对自己逝去的亲人说一句什么话?”

“我会说,妈妈,能不能再让儿子给您洗一次脚,嗑个头……”

“我会说,爸,儿不孝,今时往后,儿已改过自新,不再给您丢脸”

“我会说,爷爷,我来背您,不再离开您身边半步,像小时候您背着我一样!”

……

这是一场高墙内老师与一群服刑人员的问答。

2025年4月1日,清明节前夕,斜风细雨飘进某省监狱高墙的草地上,犹如在诉说离人的絮语。生命的逝去不会重生,良知的泯灭却可以改造更生。

在本次高墙内开设的2025名家讲坛第一讲的课堂上,监狱邀请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广州市委员会新媒体工委会副主任、红色国学讲师纪健勇,以《回归之路:儒学智慧与生命重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沉浸式课程,以“家庭"、“个人”、“社会”、“国家”四阶段内容构建良好的认知,并植入以“责任、生存、付出、回报”的情景设计,通过传统文化的思维启迪,促进服刑人员对赎罪认知与改造回归的行为矫正,是监狱对服刑罪犯的道德教育洗礼。

儒学新命·溯根源

讲座以“个人身份认知——寻根溯源、罪责觉醒”到 “国家公民认知 - 新生与未来”为主线,纪健勇老师以独特的视角,通过讲述中国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与现代社会的人物故事,尤其现实中已经改过自新的真人独白视频,为服刑人员带来了一场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与思想重塑之旅。

讲座伊始,纪老师便抛出一系列人如何改变自己命运认知的问题:“如何把刑期变为学期?如何把服刑改为塑型?如何把改造变成深造?”引导服刑人员层层递进地进行思考与发言。随后,通过播放现身说法的视频,引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经典语句,将服刑人员的思绪引入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之中,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对家人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

修身明责·赎旧过

在讲解过程中,纪老师信手拈来《周易》的“亢龙有悔”、《 孔子家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等经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道理。他层层递进,阐述了从个人身份认知、罪责觉醒、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生存规则,让服刑人员从自身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失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进行深刻反思与更生。

课程作为对分课堂的形式,全程聚焦服刑人员的关注问题,以提问、思考、对话、即兴感言为互动,生动演绎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改造思维认知中的具体作用。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桑榆非晚·日日新

课堂互动环节丰富,纪老师时而深入浅出地引用传统故事与案例进行经典解读,让服刑人员深刻领悟“人恒过,然后能改”的道理。让服刑人员自己发表对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的计划与愿望。不仅如此,纪老师还在《家庭责任》环节中,引导部分服刑人员讲叙自己个人经历的美好记忆,其中一位服刑人员讲叙他的妻子在高墙外等待他回去举办传统婚礼,讲述了他们的恋爱故事,并情不自禁流下眼泪,使课堂上的服刑人员一齐收到感染,最终,纪老师以倡议回归自勉和衷心祝福,向全体服刑人员传递改过自新,是追求美好的唯一希望,让他们相信一切皆可重新开始。

两天的课程,纪老师带领服刑学员沉浸在生动的场景学习中,现场有悔恨的泪水,也有开怀的笑声,服刑人员内心经历了强烈的碰撞与洗礼,许多人当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监狱长表示:此次专题教育课程,是监狱认真贯彻对监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监狱工作规律,以“五个聚焦”引导社会力量赋能教育改造工作,促进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效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度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故事、人生哲理提炼为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矫正教育,为监狱服刑人员的改过自新与回归从善转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教育探索。

 

责任编辑:曹军舰
4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