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与法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时间:2023-11-30 12:30:30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袁文强
导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法治报道淮海经济区讯(袁文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王、谷寿夫等人的怂恿指挥下,日军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持续六周之久。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

11.jpg

  日本军国主义二战期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据统计,从1931年9月18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止,日本在侵华战争14年里,我国约有3500万军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战场上牺牲的正规军超400万,约有3100万民众死于因日军发起的侵略战争导致的战火、屠杀、疾病和饥荒(1942年仅饥荒就死亡300万人)。

  让我们一起,回顾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的国土上留下的那些惨无人道、罄竹难书的部分足迹。

  【关于细菌战伤亡】

  据1989年出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之细菌战与毒气战》所收资料统计,日军曾在我国20个省进行过细菌战,有27万多名军民死于细菌战。这仅是当时当地的不完全统计数字,不包括在当地继续蔓延和向周围地区传播后的死亡人数,也不包括农业细菌战造成各地饥荒的死亡数字。近年来,经过调查,又收集到大量的日军细菌战的罪证。例如,从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日军多次在浙江衢州各地撒放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等细菌,造成当地疫病大流行,至1948年末,累计发病30余万人,死亡5万余人,1940-1942年日军在浙东作战和湖南常德作战中进行细菌战,使1万多名中国民众受到伤害,在山东鲁西北,日军“围剿”抗日根据地,施放霍乱菌,造成中国民众20多万人罹难;日军对云南保山地区实施细菌战,造成20多万名民众受到细菌伤害。日本战败后,遗弃大批细菌,致使当地不断发生传染病。例如731部队所在的平房地区连年爆发鼠疫,1947年的鼠疫就夺走3万多人的生命,在内蒙古东部的王爷庙(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等地区也因鼠疫流行死亡4万多人,等等。

  【关于活体实验伤亡】

  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本部的实验室里进行了大量的各种细菌感染实验、冻伤实验、压力实验、毒气实验等活体实验。1949年苏联在伯力审判日本战俘时,从1941年到战争结束一直在731部队任职的川岛清少将供认:731部队每年用于活体实验的人数为400-600人,约有3000人死于731部队活体实验。这一数字没有包括1941年以前被该部队杀害的人数。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有5000-6000人被害于由石井四郎直接控制的(北京、南京、广州)细菌战死亡工厂里,这还不包括1945年8月731部队败逃时屠杀的准备用于活体实验的人。

  侵华日军为了医学教学实习,也大量进行活体解剖实验。据日军山西潞安陆军医院军医汤浅谦供认:根据华北方面军的命令,各师团为进行军医教学,一年做两次手术演习。汤浅谦共参与了7次人体活体解剖,每次1-4人。仅日本华北方面军就有20多个陆军医院、军医数千人,其活体解剖杀害的人数约有15000人。

  【关于化学战伤亡】

  据统计,日军曾在中国的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毒气2091次之多,其中对华北游击部队使用423次,造成3.3万余人伤亡,对中国正规军使用1668次,使中国官兵死亡226000余人,受伤4.1万余人;还在中国居民区施放毒气,并在水井和河水中投毒;日军化学战对中国军民的伤害人数在23人万以上。另据统计,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746万发化学炮弹,大多用于或存于中国战场。近年来,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地发现日本遗弃的毒气弹约200万发,已经使2000多人受到伤害。

  【关于强暴妇女造成的伤害】

  据估算,侵华日军在中国用抢夺、俘虏、诱骗、强征、抓捕等手段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总人数在20万以上。至于侵华日军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投降的14年间,对占领地区中国妇女的伤害,尤其是在抗日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进行“三光”作战时杀害的中国妇女约在90万人以上。

  日军强暴杀害中国妇女的数字也非常大。仅1941年日军“扫荡”晋察冀边区北岳区曲阳郑家庄, “用汽车抢走我妇女同胞427人,运往东北去当娼妓做牛马”。在冀南地区, “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这两三千个据点里被暗中杀掉、埋掉的中国妇女约有20多万人。”在慰安所里的中国“慰安妇”更是幸存者寥寥无几。“据统计,当年数千名被逼为侵琼日军‘慰安妇’的海南妇女幸存下来仅寥寥几人。”

  日本军国主义二战期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2.jpg

  事件的起因是日本军队炸毁自己修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此次事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由于东北地方当局和国民政府依据蒋介石的对日消极态度错误地采取了不抵抗政策,直接导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轻松占领,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极大地增添了日本对中国全境侵略的野心。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各界各地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申报》为首的报刊在国内掀起了号召抵制日货、要求抗日救国图存的声音,同时一个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乡村兴起。

  因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中国军队及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并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会战如下: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国民政府统计死伤30万人。

13.jpg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兰封会战爆发于1938年5月,是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中的一个支线作战, 中国军队12个师的豫东兵团在薛岳指挥下在河南省兰封地区对日军孤军深入的土肥原贤二部(第14师团)2万人的进攻作战。嫡系将领临阵脱逃,又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意图以此阻滞日军进攻。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这次会战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 - 1939年5月24日

  随枣会战是发生在1939年5月,中国军队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现京汉铁路)交通的威胁,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防御,并实行反击。

  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国民党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第一次长沙战役”、“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是指1939年9月至10月,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这次战役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此战,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提振了士气,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939年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1940年1月,日军又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军总司令张团自忠殉国。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 1941年1月,日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三路,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晋南会战】1941年5月-7月

  晋南会战又称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加强对苏战争准备和南进太平洋,企图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从8月中旬起,日军集结第三、第四、第六师团主力等12万余兵力于岳阳、临湘地区,准备再次进攻长沙。9月7日,日军向大云山、方山游击根据地进攻,会战打响。日军强渡新墙河、汨罗江,击破中国军队防御,逼近并向长沙进攻。中国军队将逼近长沙的日军包围,并展开激战。日军在南北夹击下,伤亡惨重,被迫于10月1日向北突围撤退。中国军队实施追击,先后渡过汨罗江,越过新墙河。日军凭借坚固工事进行顽抗,最后双方在新墙河形成对峙局面,会战结束。此次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1.7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1941年12月,为配合在东南亚对美、英军队的攻势,日军调集5个多师团、10万余人的兵力第三次进攻长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37个师17万余人的兵力,抗击日军的进攻。12月24日,日军分8路强渡新墙河,中国军队逐次抵抗。1942年1月1日至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外围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日军伤亡很大,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全线反击,至15日,日军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原态势对峙。此次战役,毙伤日军5.69万人,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浙赣会战发生于1942年5月中旬,是日军为摧毁浙江的前进机场群,防止中美战机“穿梭式轰炸”对日本本土造成直接影响而发动的一场军事行动。

  浙赣会战主要由金华、兰溪地区战斗、衢州地区战斗、上饶、广丰地区战斗、浙赣路西段战斗、临川地区战斗、丽水、温州、松阳战斗、日军撤退时的追击战斗等组成。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毙命,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豫中会战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中方称豫湘桂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日方称该阶段为“京汉作战”或“河南会战”,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14.8万日军、坦克装甲车691辆(内坦克225辆),击溃了中国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军约30万军队,占领了河南大部。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这是国民党军队在日本投降前一年与日本军交锋中的一次惨败。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侵华日军为执行“一号作战”计划,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在向豫中发动进攻的同时,集中10个师团、5个独立旅团及12个特种兵联队、600余架飞机,在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下,向长沙、衡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第九战区以16个军、46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抗击日军的进攻。从1944年5月26日战役开始,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长沙的合围。18日,日军4个师团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并施放毒气,猛攻长沙,守城的第四军顽强抗击后向湘乡、永丰撤退,长沙失陷。之后,日军又乘胜南下,进攻衡阳。至7月初,各路日军完成对衡阳的战略合围。中国军队在衡阳外围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时进时退,未解衡阳之围。守城的第十军喋血苦战,伤亡惨重,7月8日,衡阳失陷。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1944年9月,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在长衡会战后不久,集中11万余人的兵力,在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向桂(林)柳(州)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第四战区进行反击。11月11日,桂林、柳州相继失陷。尔后,日军沿桂黔路向贵阳进犯,12月2日占领贵南重镇独山,进逼四川,震动贵阳及重庆。何应钦飞抵贵阳坐镇指挥黔桂边区总司令部向独山、八寨日军反击,经激战,8日收复独山,迫使日军分别退回河池和宜山以北地区。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随之南进,在绥逯会师,最终打通了由华北纵贯大陆至印度支那的陆上交通线。至12月25日,桂柳会战结束,日军伤亡1.3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丢失了大片国土。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

  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

  湘西会战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自1931年9月18日起到1945年8月15日止,其间重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军队伤亡430余万人,民众牺牲3100余万人,流离失所者1.5亿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多亿美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左右。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和作出的巨大贡献。

14.jpg

  今天,我们著文回顾历史,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