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讯 据人民网 记者在今天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临床中存在多达130种的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短缺问题,目前已有破解之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说,由国家卫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形成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近期已由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食药监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实施。
曾益新称,药品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难题。《意见》围绕保障短缺药品供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临床合理用药需求出发,提出了统筹短缺药品研发、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多个环节和多个职能部门的一揽子改革政策,采用六大措施破解短缺药品供应不足问题。
短缺药品的形成,与供需不畅、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有关,还与生产、机制和政策有关。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市场撮合、定点生产。曾益新说,比如鱼精蛋白,这是一个心脏手术要用的必备药品,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又比如地高辛口服溶液,临床用于儿童心功能不全,每年用量仅几十万瓶。目前这些药都实施定点生产。
第二项措施是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有些药品,临床用量小、价格又便宜,企业不愿生产,比如丝裂霉素,企业已停产三年,全国每年使用药仅1万多支,这就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保证其有一定的利润,通过协调应急生产解决。
针对供需对接出现的问题,《意见》提出,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供需对接。比如临床用于心梗和心力衰竭的药,多巴胺,就是通过供需对接和协商调剂,解决了短缺问题。
曾益新说,对于有些不常用的药出现短缺,需要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来解决。比如氯解磷定,临床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急抢救药。因为误食农药或故意喝农药的人毕竟很少,但有时一旦需要药,又没有,只能通过洗肠等方法,如果有此药就很好办。为此,对这类药主要通过完善短缺药品储备保障供应。
针对流通环节的问题,《意见》提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出现一些罕见病用药的问题,《意见》提出,健全罕见用药政策。
据曾益新介绍,近段时间会同工信部、国资委、食药监总局,已经一揽子解决了近50种清单内药品的短缺问题。
同时,为防止短缺药问题反复出现,曾益新说,九部门已组成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突出跨领域、多部门的政策统筹,并已经拟定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规则和任务分工,着力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复。(记者 周芬棉)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