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与法

工人日报: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具有积极影响

时间:2017-05-24 10:47:58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 从岗位创造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对用工信息充分、即时、有效配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劳资共赢而言,灵活就业岗位的供给涌现反映出企业对灵活性的诉求;从社会公平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收入水平以客观的工作类型为参照,而非个体特征或劳动力市场特征。

    法治报道讯 据人民网  从岗位创造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对用工信息充分、即时、有效配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劳资共赢而言,灵活就业岗位的供给涌现反映出企业对灵活性的诉求;从社会公平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收入水平以客观的工作类型为参照,而非个体特征或劳动力市场特征。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以满足多样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分享经济依托互联网技术高效配置信息,直接对接供需,借助网络平台让大众参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络平台公司借助大数据高效匹配供求信息,创造了灵活、多元的就业岗位,满足更多群体的劳动参与需求。基于包容和发展的态度,笔者认为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影响,分享经济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是平衡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从岗位创造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对用工信息充分、即时、有效配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联系成本和签约成本等,创造了无限的灵活就业岗位。以交通出行行业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为例,直接就业吸纳群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包括已婚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困难群体等,其间接就业扩大效应体现产业链的上、下阶段:上游阶段,通过对车辆的需求,扩大了汽车制造和租赁和维修服务行业的就业;下游阶段,创造了更多用户的就业体验,带来更加灵活、高效和低成本的工作岗位。

  从劳资共赢而言,灵活就业岗位的供给涌现反映出企业对灵活性的诉求。在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所需的劳动力规模不同,然而,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条件下,调整劳动力规模只有一个方法去实现它,即按照相应的规则流程去雇用和解雇,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调整成本。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以灵活的用工时间,保证雇佣群体的稳定性,以契约的多重性,降低了解雇冗余劳动力的成本。灵活就业岗位的需求旺盛也反映出劳动者对灵活性的诉求。教育扩展改变了劳动力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一方面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不断上升,利益诉求由过去依赖资本,强调薪酬、工时和福利等方面的规范统一,转向强调参与共享生产收益和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灵活状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培训来对抗失业、收入不平等的策略不再那么有效。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为那些努力搜寻匹配工作的人提供了可观的收入,更像是解决摩擦失业的“缓冲器”,以及匹配劳动者技能和兴趣的桥梁。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双方利益诉求的共赢保障劳动关系和谐。

  从社会公平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收入水平以客观的工作类型为参照,而非个体特征或劳动力市场特征。行业标准化策略从三方面降低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一是提高行业内低收入群体工资,缩小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二是较低的就业门槛,吸纳其他行业的专职就业者以兼职的方式获取收入,缩小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三是消除歧视,给予女性、流动人口以及失业人口平等的就业机会,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

 

  分享经济理念下的工作场所分割理论

  理论上,劳动力市场是影响劳动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劳动力市场被分割成主要和次要两个不同的子市场,其中主要劳动力市场以就业工资高、工作场所环境好、就业稳定等为特征;次要劳动力市场以就业工资低、工作场所环境较差、就业不稳定等为特征,并且两个劳动力市场在就业信息获取、劳动参与方式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等方面均有差别。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工业化时代劳动力市场高工资收入者与失业者并存、收入不平等和歧视等现象,对灵活就业的评价较为保守。但是这一理论却为我们分析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根据观测点和划分方法的不同,工作场所分割理论是指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劳动力市场分为线下固定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和线上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冠以分享经济的理念,工作场所分割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具有新生性,是对固定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的扩展,是新经济形态的产物,补充了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创造不足。第二,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岗位创造的数量、种类以及结构由信息共享的范围、成本和充分性所决定,就业以灵活性为诉求目标,以契约虚拟化,时间灵活化,雇佣关系多重化,职业生涯碎片化为特征。第三,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就业以稳定的诉求目标,岗位以任务指派实现,以契约法治化,时间固定化,雇佣关系唯一化,职业生涯标准化为特征。第四,两类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不同,工作场所就业工资建立在职位特征和个人特征之上,而网络平台就业工资建立在共享信息的获取和用户信息反馈上。第五,两类劳动力市场双向流动性不足,以工作场所稳定就业为主的个体很容易进入互联网平台实现灵活就业,而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为主的个体则较难进入工作场所实现稳定就业。

  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具有积极影响

  由于代表经济形态不同,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和固定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在就业岗位创造、契约实现、劳资双方和政府治理方面都处于动态变化和相互融合中,因此,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在于新型灵活性是否损害了传统的稳定性。为此,在判断这一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灵活性的核心,是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就业,以及更加体面的工作。其次,需要明确判定问题的立场,是从就业岗位创造、劳资共赢以及社会公平的角度来思考。最后,需要明确判定问题的态度,是包容和发展态度。基于以上三个原则,借助工作场所分割理论,可以从就业岗位创造、劳资利益诉求和收入分配三个方面对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岗位创造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对用工信息充分、即时、有效配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联系成本和签约成本等,创造了无限的灵活就业岗位。以交通出行行业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为例,直接就业吸纳群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包括已婚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困难群体等,其间接就业扩大效应体现产业链的上、下阶段:上游阶段,通过对车辆的需求,扩大了汽车制造和租赁和维修服务行业的就业;下游阶段,创造了更多用户的就业体验,带来更加灵活、高效和低成本的工作岗位。

  从劳资共赢而言,灵活就业岗位的供给涌现反映出企业对灵活性的诉求。在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所需的劳动力规模不同,然而,工作场所劳动力市场条件下,调整劳动力规模只有一个方法去实现它,即按照相应的规则流程去雇用和解雇,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调整成本。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以灵活的用工时间,保证雇佣群体的稳定性,以契约的多重性,降低了解雇冗余劳动力的成本。灵活就业岗位的需求旺盛也反映出劳动者对灵活性的诉求。教育扩展改变了劳动力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一方面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不断上升,利益诉求由过去依赖资本,强调薪酬、工时和福利等方面的规范统一,转向强调参与共享生产收益和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灵活状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培训来对抗失业、收入不平等的策略不再那么有效。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为那些努力搜寻匹配工作的人提供了可观的收入,更像是解决摩擦失业的“缓冲器”,以及匹配劳动者技能和兴趣的桥梁。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双方利益诉求的共赢保障劳动关系和谐。

  从社会公平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收入水平以客观的工作类型为参照,而非个体特征或劳动力市场特征。行业标准化策略从三方面降低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一是提高行业内低收入群体工资,缩小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二是较低的就业门槛,吸纳其他行业的专职就业者以兼职的方式获取收入,缩小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三是消除歧视,给予女性、流动人口以及失业人口平等的就业机会,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