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与法

发力供给侧 广东经济五年来发展成就辉煌亮点频出

时间:2017-04-10 17:21:14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迈上“中等偏上收入”门槛;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般贸易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首破1万亿元……近五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成就辉煌,亮点频出,有重大意义的“首次”不断涌现。昨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的知名专家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广东经济将持续释放新动能。

    法治报道讯 据人民网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迈上“中等偏上收入”门槛;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般贸易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首破1万亿元……近五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成就辉煌,亮点频出,有重大意义的“首次”不断涌现。昨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的知名专家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广东经济将持续释放新动能。
  记者 马汉青
  重大“首次”不断涌现
  广东是全国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地区,近五年来,面临着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等严峻挑战。然而,迎难而上的广东不仅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而且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2012年到2016年,广东GDP分别增长8.2%、8.5%、7.8%、8.0%和7.5%,年均增速8%,高于全国约0.7个百分点,远高于世界同期2.5%左右的年均增速。
  在这当中,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首次”不断涌现:
  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人均GDP,广东2014年突破1万美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划分标准,广东已达到中等偏上、接近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
  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提高,标志着产业结构的优化。2015年,广东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广东产业“三二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般贸易对加工贸易的超越,是广东外贸结构优化转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最直接的体现。2016年,广东一般贸易占比提高到43.4%,首次超过了加工贸易占比。
  2016年,广东还成为全国首个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万亿元的省份。这一指标反映了地方经济的运行活力,标志着广东GDP“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更稳固。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并再次拉大了与第二位的差距。据测算,近年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
  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五年来,广东经济不断爬坡越坎,实实在在的数据背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系列重大部署。
  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6年广东R&D支出占GDP比重达2.58%,技术自给率超过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有效发明专利量连续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
  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调整优化外经贸结构、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五年来,广东各项举措从多方面持续不断地推进,释放出巨大的改革创新“红利”,推动着广东经济不断转型升级。
  发展动力加速转换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发力,广东经济发展动力在加速转换。
  去年初,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经过一年努力“三去一降一补”获得重大进展。2016年全省压减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超额完成任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131亿元;总投资2.25万亿元的补短板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调度。
  “广东制造”正加快打造高端化供给。2016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6.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3%和27.6%,同比提升0.8个和0.6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加速领跑。2016年,广东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55.3%、18.3%、19.9%。
  “近五年来,广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对全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也更加突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执行院长陆军教授对羊城晚报记者分析,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广东新的发展动能将持续释放,推动广东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