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与法

古稀老人的“文学梦”

时间:2014-10-13 13:35:45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郭惠民
导读:前些天,在甘肃虹光公司举办的写作培训班上,有一位满头白发,衣着朴素的老职工也带着笔记本会参加学习,认真听讲,不停的记笔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这位老者带着熟人填写的推荐表和自己的入会申请书、新创作的文学作品来到平凉市总职工文联,要求加入职工文学协会,经过职工文联审查,同意接收这名老人为职工文学协会会员。

   前些天,在甘肃虹光公司举办的写作培训班上,有一位满头白发,衣着朴素的老职工也带着笔记本会参加学习,认真听讲,不停的记笔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这位老者带着熟人填写的推荐表和自己的入会申请书、新创作的文学作品来到平凉市总职工文联,要求加入职工文学协会,经过职工文联审查,同意接收这名老人为职工文学协会会员。

  老人名叫陈喜玲,今年70岁,是甘肃虹光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初识陈喜玲给人的印象是很精神,穿着朴素大方和老人谈话,口字清晰,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思维敏捷。

  老人告诉笔者,她退休已20多年时间了。要不是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陈喜玲,看上去就是五十到六十岁的样子,然而她今年已过了整七十岁。

  老人告诉笔者,大学毕业后,从古都西安来到国家军工生产重地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干就是40年,把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虹光公司。在工作期间,经常办厂里的黑板报,利用业余时间写诗歌、散文、演讲稿,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奖励30多次,仅一等奖就获得过十多次,老人告诉笔者,1964年,她跟随丈夫一起来到平凉。年轻时,虽然吃了不少苦,可如今身体硬朗、儿孙们工作顺利。然而本该在家安享休闲晚年的陈喜玲,却一点都没“闲着”。

  工作期间,陈喜玲全身心投入到平时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现如今老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丰富的生活经历阅历和积淀,也有时间、精力和心情搞文学创作,不想一辈子平平淡淡,在晚年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为了实现梦想,退休后,在子女的帮助下,陈喜玲老人有了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在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景点后,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空闲时间便开始学写诗词。初学时,因为年事已高,老人常常是一边写一边忘。可陈喜玲却乐此不疲,把读书写诗当成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方式,每天坚持读唐诗宋词。

  “六十岁的人还有梦想。我要活到老,学到老”。陈喜玲老人说。“把生活经历、外出旅行所见所闻、感悟,或散文或诗词写下来,等儿孙们来了就拿着念,分享生活乐趣。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很费劲,好多诗句写的不是很押韵对仗,要是正好碰见家里来客人,我也请他们帮我看看,指点交流。渐渐地,陈喜玲写的诗越来越多,找到了感觉”。

  邻居们、经常和她在一起在户外活动伙伴对陈喜玲老人赞不绝口:“她学习起来可认真了,有时候一天能写七八首诗词,灵感来了晚上还继续写诗词,我们都挺佩服她。”

  以“编外职工”的身份参加甘肃虹光公司写作知识培训班之后,老陈再次来到市总工会,递交了加入职工文学协会申请书,填写了会员登记表,职工文学协会举行了简单的入会欢迎仪式,陈喜玲老人向新老会员介绍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个人爱好,朗诵了自己新近创作的诗词。从此,陈喜玲又有了一个“新家”,古稀老人成为平凉市总工会职工文化联合会成立以来吸纳的年龄最长的新会员。

  最近,她新创作的六首诗词入选平凉市职工文联和平凉崆峒诗词学会合编辑的最新一期《崆峒诗词》,陈喜玲的文学梦在古稀之年圆了。

  除了学习,陈喜玲老人还喜欢拍艺术照、跳舞、唱秦腔、打游戏这些“时尚活动”。老人现在的生活,潇洒自由,幸福快乐。(通讯员 郭惠民)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