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讯(通讯员 卢贤傲) “一片水稻,一沟龙虾,一地两用,一水两养”。初秋季节,走进绕山村龙虾养殖基地,连片的稻田和虾塘相互交织,绿绿葱葱,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工人们放虾捕虾、喂料除杂,一派繁忙景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忠说,如今,绕山村养殖基地每天都能捕捞出小龙虾一百多公斤,有四千多元进账,到了基地有机稻收获,预计今年基地总产值可超过百万元,贫困户和村集体都能从中大大受益,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帮扶单位助力“稻虾共作”
绕山村位于舒城县城西南郊,地形属于岗区,耕地面积2300亩,水面约500亩,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设施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14年被确定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按照省委统一部署,2017年4月,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定点帮扶干汊河镇绕山村,选派并组建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
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交流,寻找致贫原因。扶贫工作队通过调研发现绕山村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重点举措应该是实施产业扶贫,为此积极探索如何把扶贫方式从“输血”变为“造血”,找准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考虑到绕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北有杭北干渠、南有西支渠,渠道交汇,村内沟壑纵横、水塘星罗棋布,有得天独厚优越的自然条件,扶贫工作队经调查研究后,确定把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作为绕山村脱贫致富项目。
为有力推进“稻虾共作”产业扶贫工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绕山村实际,扶贫工作队研究制定了《绕山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和《绕山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把“稻虾共作”产业纳入规划中,着力打造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扶贫基地。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扶贫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到村指导,编制《绕山村发展“龙虾养殖”特色产业“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省直机关工委和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领导大力扶持和帮助。
实施“稻虾共作”喜获丰收
绕山村 “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分两期实施“稻虾共作”项目,把基地建设成为集特色龙虾、有机水稻、水产养殖、花卉培育、风景苗木栽培、水果种植、垂钓、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800亩综合性扶贫产业基地,采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 联动发展模式。于2017年10月份开始动工建设,一期流转开发200亩土地,通过扶贫项目和单位帮扶,投入约12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基地内沟、渠、路、灯、监控、围栏等基础设施,清淤和深挖4口40亩水塘,改造平整80亩水田,整治一座荒丘陵。2018年春天,基地投入使用,先后投放龙虾48万尾、鱼苗8000尾,种植有机水稻60多亩,栽培桃树、香椿、金桂和冬青等树苗3000棵,并在基地内建成扶贫就业车间,吸纳用工解决32名贫困户就业。
2018年,“稻虾共作” 产业扶贫基地的虾、稻都喜获丰收,全年共捕获小龙虾1500公斤,出售均价每公斤50元,获得年收入8万多元;当年基地收获10000多公斤有机稻,加工成大米每公斤卖到16元,水稻年产值收获25万元;同时该村32户贫困户从基地获利8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
“稻虾共作”激活土地流转 释放更大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水稻价格不断下滑,土地租金和农资却不断上涨,导致绕山村土地流转少人问津,甚至出现流转土地大户找到村里要求土地退包现象。为解决土地难流转问题,绕山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研究决定利用“稻虾共作”项目流转土地,使流转租金不降而升,于2019年以每亩500多元流转当地农户600亩土地,扩大“稻虾共作”基地,把基地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村内更多土地进行平整、配套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着力扩大打造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基地小龙虾和有机水稻获得丰收,使转出土地农户、贫困户和村集体都受益,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
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成功发展,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2019年6月,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到舒城县干汊河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绕山村发展“稻虾种养”产业;省直机关工委两任书记钱桂仑、朱斌先后到绕山村走访调研,也充分肯定了“稻虾种养”产业成效。
如今,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各地产业扶贫的典范,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以“稻虾共作”为主题的《绕山逐梦》视频在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属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省属和中央驻皖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图片和微视频展演中获奖。而干汊河镇党委、政府也在积极推广“稻虾共作”产业模式,决定对贫困户发展“稻虾共作”每亩补助500元,在全镇已有6个村发展“稻虾共作”约2000亩,预计亩产均能增收650元。绕山村也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村2000多亩土地流转,实施“稻虾共作”模式,充分发挥稻虾特色产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