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讯 (通讯员 郭登安)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坚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动,重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建设,以产业为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典型引路,因地制宜,做大产业发展蛋糕,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科技创新,创建高产水稻种植示范村
日前,该镇河口村200亩再生稻(头茬稻)示范片开镰抢收。在经历前期低温、后期高温等不良环境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经专家实地测产,平均亩收湿谷795公斤,折合干谷610公斤,“再生稻一种两收”示范项目初步实现再生(头茬)稻产量目标。
2019年,河口村依托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优势,建立了“再生稻一种两收”项目基地。该基地推广应用“工厂育秧”、 “精确水肥”、“病虫绿色防控”等核心生产技术,进行全程农业科技示范应用。在水稻生产期间,合作社与河口村10个贫困户签订就业帮扶协议,确保每人在合作社劳动不少于5000元的收入。
河口村立足资源优势,以“合作社+农户”为带动,通过农业科技注入,开展再生稻一种两收,改变传统种植结构,打通了现代农业增产增收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典型引路,创建特色养殖示范村
舒城县乡香家庭农场位于城关镇三松村与幸福村交界,该家庭农场投入500万元,建立了750亩高标准、易操作稻虾等综合种养基地,从事特色养殖。合作试验发展稻鳖、稻蛙等多元化的稻渔水产养殖,利用田埂放养山羊,散养土鸡、大白鹅等。养殖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实现了农副产品品质优良,而且绿色、生态、健康。
基地生产经营以龙头企业(舒城县乡香家庭农场)+合作社(舒城县三松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龙虾、稻虾米等农副产品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利用物流保鲜快递运输,发往上海、南京、合肥等周边城市。该家庭农场负责人说,龙虾平均亩产约300斤,水稻亩产约1000斤,实现亩均产值8000元,年生产值总值500万元、利润180万元,土地总增值15万元。带动扶贫户25户98人,户均增收8000元。
不仅在三松村,还有部分村结合实际,开展特种养殖。如卓山村建有240亩水产品养殖基地,其中特种养殖甲鱼就达60亩,每年在春节前后,基地为舒城及周边县市提供1万多只鲜活甲鱼。
规模联动,创建高效蔬菜生产示范村
凡坛村位于舒城县城东南,杭埠河北岸。早些年,该村特色产业少、能人大户少、基础建设欠账多、土地闲置多、无村集体经济,是典型的贫困村。
2017年,凡坛村在上级财政项目扶持下,建了15亩蔬菜大棚20个,当年实现大棚蔬菜、农户流转土地双增效,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3万元。2019年,该村在已投入库区移民资金15万元基础上,又申请财政资金项目40万元,再新建25亩26个蔬菜大棚,推动村级蔬菜产业发展上规模、上台阶。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凡坛村在2018年走出贫困,更为该村持续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城郊村,舒中、永安、五里、伏虎、双丰等村蔬菜生产都成为村级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建立了永安村“水果性大萝卜”、早春玉米生产基地。建立了舒中等村季节性、反季节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双丰村国家级蔬菜生产标准基地,主打辣椒、黄瓜、西红柿、芥蓝、菜心等优势产品,打造脱毒马铃薯、脱毒山芋等高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018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3.7 万亩,供肥菜地面积1.2万亩,实现年产蔬菜8.16万吨,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的稳定供应。
生态发展,创建园林经济示范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卓山村依托安徽徽宝农林科技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投入4380万元对2800亩荒坡治理改造,建立了经济林和观赏林生产基地。
如今在该基地,已建成300亩雷竹林基地、210亩美国山核桃基地、1800亩油茶基地,以及套种的1600亩绿化苗圃、100亩观赏红梅基地,都形成了规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18年,该基地成为卓山村就业扶贫基地,解决了当地和周边贫困群众居家就业。
看穷壤蝶变,闻蓝果飘香。近年来,盛庄村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该村统筹规划,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通过项目引进,在万佛湖旅游快速通道南侧流转了5个村民组土地,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310亩“金品园”蓝莓种植园。
2018年5月,依托金品园蓝莓生产基地,盛庄村建立了就业扶贫基地,实现了“基地+农户”互惠互利。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蓝莓种植园基地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全力向特色农副食品加工延伸,带动蓝莓的加工业。同时,基地聚焦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转变,打造“农工一体、农村文旅”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以蓝莓文化为主,实现“农业+旅游”全面融合。
现代农业,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
幸福村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协调发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规划,整村创建,注重特色,立足长远,着力打造“生态乡村旅游示范村”。
该村围绕农业产业化、产业规模化、规模现代化发展目标,建成了大官塘520亩水产品精养场和观光区,建成了1000亩香稻种植示范区、1000亩莲藕、荷花种植示范区。同时,打造1000亩旱作农业精品区,种植葡萄、草莓、蔬菜、花卉、中药材、棉花等经济作物。同时,在特色养殖上,幸福村建立了“稻田+龙虾”450亩基地,实行生态循环轮作,实现比单季水稻种植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电商发展,创建网络经济示范村
近年来,城关镇加快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集镇、进社区、进农村、进农户,促进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
在该镇仁和村,全村1500户中就有150户以上在网上“淘金”,他们通过“淘宝”电商平台,把家门口童车童床、竹编工艺品、农产品等销售出去,把生产资料和生活需求品淘回来。电子商务年交易量达1000万元以上,成为全国“2100个淘宝村”之一。
为全面宣传推广“站点+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线上线下、同城对接”发展模式,破解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该镇通过仁和村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推出农村电商在全镇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今年,该镇在河镇、凡坛、石桥三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建设中,着力推动三个村电商服务与益农信息服务社、就业扶贫驿站、农村快递公共服务点、惠农金融服务室等乡村平台融合,实现共建共享。
城关镇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项目支撑、大户帮带、典型引路,坚持选准、选优、高效原则,做大产业,培树亮点,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精品区、经济带”。特别是近两年,2018年,全镇有24个村实施了产业扶贫,有252个贫困户得到扶持。2019年,该镇实施产业扶贫有170户,扶持资金26万元。完成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项目44个,扶贫资金投入422万元。实施了省级财政专项扶贫项目14个,扶贫资金投入322万元。完成了县级财政扶贫资产收益项目2个,扶贫资金投入80万元。正在实施县2019年度部分统筹整合、债务资金项目6个,扶贫资金投入770万元。
建好项目,发展产业。舒城县城关镇高强度、高密度加大农村财政项目投入,扶优壮强产业,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为全面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