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讯(通讯员 杨明美 张丽)山东省沂水县泉庄镇作为精准扶贫非重点镇插花村乡镇,在脱贫攻坚方面,创新思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挖掘三资清理、土地入股、乡村旅游等要素中的扶贫潜力,用活扶贫“春水”、“真水”、“活水”,2016以来,泉庄镇共脱贫574户、743口人,趟出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一、创新思路,土地入股,脱贫破冰引“春水”。泉庄镇“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产出效益低,特别是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通过种植花生、玉米、地瓜等作物每年收入仅有一千多元。土地的分散性、低效产在制约着全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制约着贫困户的如期脱贫,导致贫困户虽有脱贫之志,但无脱贫之举。为破除贫困户依托自身资源难以脱贫瓶颈,泉庄镇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创新性的引入土地要素股权化机制,确保了村民收益的长效化、最大化,让流转土地农民“定心丸”,让土地的长期价值在股权运营中淋漓尽致体现。比如,尹家峪村抓住金龙山农业旅游合作社落户该村之机,将土地的按数量、质量折股流转入社,将村民手中原有的土地变为合作社“股份”,产生效益后享受一定比例的土地效益分红。同时,首先介绍全村有劳动能力的48户贫困户入社打工,合作社负责邀请农技专家对入社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后,根据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情况安排在合作社的9个生产组和1个老年组中,按照组长2200元/月、男工2000元/月、女工1500元/月的标准,使贫困户年收入2-3万元。贫困户除享受山地每亩680元、水浇田每亩1000元的流转金和工资收入外、还根据产出效益、所持股份等情况获得绩效分红、股权分红,实现顺利脱贫。此外,为确保入社村民老有保障,尹家峪村与合作社计划探索养老机制,即当合作社的员工无能力工作后,由合作社给予生活保障。2016年,尹家峪村成为山东第一个、全国第四个有机产业发展示范村。
二、招商引资,借势发展,变废为宝引“真水”。精准扶贫难在如何把盘活村集体资源,变废为宝,找到扶贫产业“真水”。因就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村民陆续进城,导致一些村落里大面积房屋闲置的现象存在,甚至出现空壳村,有的老屋荒废已久,乃至断壁残垣。泉庄镇依托旅游强镇的优势和发展全域旅游的规划,充分挖掘老村落、老房屋在建设旅游项目上的潜力,通过建设旅游项目吸纳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参与到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服务业等行业中,将发展旅游与脱贫攻坚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和村民的创收双赢。石棚村根据山东省传统古村落村情实际,抓住铂思高端民宿旅游项目建设机遇,将村内闲置多年的22处房屋以2000-3000元的价格回收集体,将其中3处进行改造装修,建成高端民宿,将经营权交予沂水铂思旅游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将废弃不用的村幼儿园以每年5万元的费用承包给该旅游公司建造游客服务中心,两项年均实现村集体增收12万元。同时,该村利用危房改造资金,2016对2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7计划对6进行危房改造。石棚村通过市场化撬动旅游资源,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注入,发展了旅游产业,壮大了村级资产,实现了产业穷村到扶贫富矿的转变,村集体不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村集体投入民生事业、脱贫事业有了“硬保障”。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吸纳20人就业,带动60人通过发展餐饮业、服务业等实现创收。
三、深挖潜力,盘活资产,集体收入开源变“活水”。泉庄镇共有荒山3.1万亩,荒滩686亩荒滩,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问题错综复杂,合同延期超期普遍存在,承包费收缴难,口头合同及合同不规范,到期“经营权、承包权”收回难,造成农村“三资”低效、无效利用,甚至闲置,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现象存在,村集体“三资三清”执行难使得村集体没有扶贫投入“活水”。为顺利推进精准扶贫,率先行动,泉庄镇从11月份开始在全镇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清底子、拔钉子、趟路子”的“三资三清”行动,将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权、经营权”收回,并通过流转土地、、项目建设等盘活“三资”,壮大村集体收入,让贫困户间接获得收益。截止目前,全镇31个行政村有18个村已全面完成“三资三清”,共盘活土地资源1.8万亩,清收承包租赁费等欠款420万元。其中,沙地村有荒滩310亩,原以每亩40元的价格承包给他人,依托“三资三清”,收归集体后以每亩560元的价格将荒滩经营使用权承包给天地合现代农业园区,村集体增收16万元,村集体发展扶贫事业也有了“底气”、贫困户人均分红1200元。尹家峪村在摸清集体荒山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将村民原每年以4500元承包且被长期拖欠的400亩荒山,按照规定程序统一收回后,发包给金龙山农业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带动合作社辐射发展优质有机蜜桃5000亩,村集体每年有了10多万的收入,贫困户人均分红1500元,2017年将对未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兜底,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