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

19家共富工坊,产值8900多万元!宁溪这抹“橘光”暖暖的

时间:2022-05-18 13:58:44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黄六昌
导读:如何以创造性张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打造“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的黄岩样板?黄岩区宁溪镇锚定“三新”农村建设,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下功夫,为台州构建农业农村“共富模型”提供宁溪实践。

  台州市六届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以新产业、新农村、新农民为特点的“三新”农村共富模式,筑实共同富裕底板。

  如何以创造性张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打造“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的黄岩样板?

  黄岩区宁溪镇锚定“三新”农村建设,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下功夫,为台州构建农业农村“共富模型”提供宁溪实践。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点、关键处。”宁溪镇党委书记童菁菁说。

图片

  村村美迈向全域美

  作为台州市区重要生态屏障,宁溪镇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战略,保护长潭水库这个台州“大水缸”。当地通过保留乡愁记忆、尊重肌理布局,有序实施古村落“微改造”,打造古村活态再生的宁溪模式。

图片

  走进乌岩头村,只见一条蜿蜒溪流贯穿古村,高大树木掩映着一片古建筑群。在这里,可以找到藏着红木梳妆台、插屏玻璃彩画装饰镜等老物件的民宿博物馆,或是在见素艺术工坊体验陶艺、造纸……

  “没想到乌岩头村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开理说,“20世纪80年代起,村民纷纷外出打工,2014年前后,只剩下十几名留守老人,过半村庄坍塌损毁,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让“空心村”蝶变为“美丽村”“致富村”,乌岩头村一直在探索发展的“出路”。

  从列入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获得1500万元建设经费,到引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及其团队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与改造……经过10年柔性改造,乌岩头村已成为兼具学术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的“瑰宝”,改造成果登上美国规划师权威杂志,入选全国“千万工程”7个典型案例。

图片

  近年来,宁溪镇以差异化理念构建“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处景”格局,创成全省首批美丽城镇样板镇,打造“演太双川金廊”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宁溪-屿头县域风貌样板区,建成白鹭湾版画村、岭根古道文化村、五部白茶村等特色村。同时,该镇纪委提升监督执纪温度,进一步激发打造黄岩西部生态富美示范区力度。

  小工坊带动大就业

  以工业思维问诊传统农业短板,宁溪镇创先形成“政府搭台、产业引路、市场运作”的“小橘灯”共富工坊模式,为台州“九富”路径形成提供重要实践样板。

  为推进“工厂西扩”,宁溪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全员进城,对接东部各街道、企业、合作社等,引进符合长潭水库生态保护规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建成19家“小橘灯”共富工坊,带动就业800余人次,总产值约8900多万元。

图片

  黄岩希乐工贸将杯盖生产线搬至宁溪镇岭根村,为62名群众提供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按年度发放工资的10%获取分红,增收约12万元;

  宁溪镇大苔村“小橘灯”共富工坊因地制宜,联合浙江明慧蒂沃斯科技有限公司开设生产车间,将源自长潭水库上游地下深层的天然泉水,经过多重过滤、灌装、紫外线灭菌等工序,生产成为可饮用的天然水;

  ……

  如今,“小橘灯”共富工坊的建立,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挣,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逐渐“回流”。

图片

  多平台培养新农民

  怎样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核心是搭建多层级、多方向的培训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18年,黄岩区建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宁溪乌岩头与屿头沙滩村分别设南北两个校区。

图片

  该学院是大山里的农民大学,现有11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21名“乡土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围绕农业技能、自然地理、法律法规等系统培训乡村振兴人才1560人。

  物联网、设施农业、限根栽培、水肥一体……宁溪镇岭根村柑橘种植基地是全省首批、黄岩首个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这个200亩的红美人种植基地,成为浙江大学副教授田生科团队的研究基地和黄岩柑橘绿色发展关键技术中心,为黄岩柑橘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田生科教授的“未来橘园”,打开了“新农民”的视野,催生出宁星家庭农场、深山源乡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综合体。在此基础上,宁溪镇形成了科研、产业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科技小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数字农业首批先行先试单位。(黄六昌报道)

责任编辑:M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