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与法

电影《六人晚餐》即将上映 改编自女作家鲁敏的同名小说

时间:2017-05-04 13:42:29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电影《六人晚餐》将在5月11日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女作家鲁敏的同名小说,由李远执导,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梅峰编剧,窦骁、邬君梅、吴刚、赵立新、张钧甯等主演。北京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这位被称为70后作家代表人物的鲁敏。

  法治报道讯 据人民网 电影《六人晚餐》将在5月11日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女作家鲁敏的同名小说,由李远执导,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梅峰编剧,窦骁、邬君梅、吴刚、赵立新、张钧甯等主演。北京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这位被称为70后作家代表人物的鲁敏。

  鲁敏1973年出生在江苏东台,现居南京,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的小说《伴宴》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她的《博情书》、《方向盘》、《白围脖》、《风月剪》、《逝者的恩泽》等作品都很受读者喜爱。

  在第11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上,电影《六人晚餐》不仅斩获了评委会大奖,男主角窦骁更是凭借本片中的出色演出,摘得最佳男演员奖,包揽了电影节两项重要大奖。《六人晚餐》写了上世纪90年代的钢厂,社会变革下的云南重镇,两个单亲家庭六个主人公偶然的同行与必然的离散,相互间的靠近与伤害。卑微的亲人们在茫然中渴求所谓的“成功”,试图改变自己的阶层与身份。

  鲁敏还向北京晚报透露,她近年在文学刊物《收获》上发表的新作《三人二足》被知名女导演李玉和制片人方励看中,已经买下版权,即将改编成电影。此外,她的新长篇《奔月》也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读者见面。

  吴刚邬君梅演得精彩

  《六人晚餐》的电影类型是“青春爱情”,侧重于儿女一代青年人的感情,但鲁敏的原著小说更加丰富,讲述了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故事。鲁敏看过了样片,与电影的制片人在成片后也有过交流。鲁敏发现电影与她的小说相去甚远,主要是年轻演员的叙事,让几位老戏骨施展的空间不够大:“我想写一代厂区人的命运,电影将它拍成了青春片”。

  鲁敏看自己小说里的人物在银幕上“有点古怪的感受,起码不是享受”。鲁敏说,看的时候她手心里捏着一团纸,“不自然,心情复杂”。事后她问作家好友路内,去年底路内的小说《少年巴比伦》改编上映,他算是作家中“被改”经验丰富的,路内听了鲁敏的感受后大笑,告诉她这很正常:作家看自己小说拍出来的电影,都是神经高度敏感的,会分外地挑剔。

  《六人晚餐》剧组亮相今年4月的北京电影节开幕红毯时,最受关注的明星不是男女主角窦骁和张钧甯,而是因《人民的名义》里“达康书记”一角大火、电影中饰演窦骁父亲的演员吴刚。

  鲁敏在采访中说,她认为光看外形,吴刚并不适合这个角色,但吴刚出色的演技演出了这个全书最有戏的角色的内涵。“吴刚的外形其实不太符合的,吴刚还是长得太帅了一点,丁伯刚这个角色原本是个酒糟鼻、邋里邋遢的。”鲁敏看后却佩服吴刚把丁伯刚身上的那种落魄和暴躁演绎得触动人心,“他不仅仅被他爱的女人抛弃了,还被厂区抛弃了,吴刚把他那种颓废的气质演出来了,比如他失忆之后的那一段戏,让人忽略了他过于齐整的外形。”

  饰演母亲苏琴的邬君梅和儿子丁成功的窦骁是鲁敏眼中最符合自己想象的两个角色。“邬君梅演的曾经的厂花就是我想的那样,但里面她的戏份还不够多,也让她这个演技派施展的空间不够大。”鲁敏一一点评到:“窦骁这个演员本身是很阳光、很洋气的,但他在电影里还是很接近我心目中的丁成功的,他在电影里很街头,很冲动。赵立新演得也很好,也是戏份太少了。”

  因为父亲熟悉厂区生活

  鲁敏做过许多职业,这其间丰富的经历也给了她的作品以素材。在写作之前,鲁敏做过营业员、干事、记者、秘书、企宣等工作,她还在邮局工作过十五年,从事多年一线的手工劳动,她的作品中会写到邮差、地图、火车押运员等等。但《六人晚餐》这个小说的创作中,她的家庭影响似乎更大。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大的厂子里的工程师,以前每年夏天我都会去父亲的那个厂区过暑假,所以我对一座城市里重工业的厂区的气氛和人们有比较深的印象。”鲁敏印象中,厂区在上世纪末是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有自己的电影院、学校、商店、游泳池,厂区的生活和文化,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奋斗,如邬君梅饰演的苏琴就是那个年代的“厂花”,走到哪都是受人瞩目的。

  鲁敏记得,一到傍晚下班后,厂区的人们就会在街边支起一张张小桌吃晚餐,这代表着一种知足和温馨。“这种氛围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一直想给他们写一个故事。”鲁敏看来,这些人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不算是紧跟时代的一批人。鲁敏尤其感慨由窦骁饰演的“儿子”丁成功:“这个人的故事应该怎么往下走,他的青春和爱情应该怎样结束,也给了我整部小说往下走的力量。”

  对70后一代不断反思

  70后作家大多已到中年,一方面创作力依旧旺盛,一方面创作水平日趋成熟,逐渐成了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在近些年的创作呈现了井喷状态,如徐则臣、路内、阿乙、冯唐、石一枫等。而在70后的女性作家中,鲁敏、魏微、乔叶、盛可以等又是最为主流文学认可、获奖繁多的几位。但不少70后作家本身并不认同文学批评界将其按年龄划分的方式,但70后作家确实又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对此鲁敏认为,代际分类是一种强硬的标准,同时也有一定意义。“我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深深感觉到我们是不敢出错的、虚度的、浪费的一代人。我在创作中对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烙印有着不断地反思。”鲁敏说,“到了现在的90后甚至更年轻的孩子们,沉重的阴影就会少一些,更多地为了自我的愉悦而生活,为了‘小而美’的生活去努力,而我们70后追求的可能是‘大而正确’。”

  但鲁敏强调,70后作家的创作特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积累,自己的创作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以前我的创作可能更偏感性一些,这几年就理性多了,想得也比原来多。”像前几年的《六人晚餐》就有明显的画面感,但下一部作品就不是这样了。聊天结束时鲁敏说道,目前对她最大困扰是时间上的紧张,一方面她在作协需要坐班,处理一些文学研讨、作家服务方面的工作,忙碌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创作:“当然我也比较矛盾,如果不跟社会接触,纯粹地在家写作,可能也不是太好。”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