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与法

一份特殊寒假作业引发的传统文化思考

时间:2013-02-23 17:23: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蒋夫尔
导读: 谈到春节,很多人仅知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专家提醒——别让传统文化的“脉”断裂 寒假故事:由一份作业引起的文化思考 “没想到,春节里,我

谈到春节,很多人仅知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专家提醒——别让传统文化的“脉”断裂

寒假故事:由一份作业引起的文化思考 

 

 

      “没想到,春节里,我被孩子的问题给难倒了。”2月16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徐云忠谈到春节遇到的尴尬事,这样感叹道。

  原来,上初二的女儿寒假间有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关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调查。

  这份寒假作业列出了需要调查了解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比如:什么叫年,除夕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吃饺子的习俗是如何来的,压岁钱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关于春节的诗句有哪些,等等。

  面对14岁女儿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年届40岁的徐云忠竟然回答不上来。

  “说实话,我真没有用心去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具体内容。”徐云忠没有办法,只得打电话给远在河南的近70岁的父亲,向他请教。“父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把一个个民俗问题回答得十分清楚。”徐云忠感叹道,“父亲和女儿给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春节,徐云忠带着女儿一起进书店,上网络,把与春节有关的传统文化收集个遍,整理了满满5页纸。

  “每逢过年,只在意准备吃的穿的,往往忽视了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徐云忠对记者说,“今年收获还是蛮大的,平常对这方面关注太少。”

  记者调查:熟悉传统文化内涵的青少年屈指可数

  徐云忠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也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对传统文化如此陌生,让人感到意外。比他年轻的青少年对此是否也存在陌生感?为此,记者在乌鲁木齐街头随机进行了采访调查。

  关于“什么叫年”这个问题,在记者采访的15个青少年中,回答“不清楚”、“不了解”、“没在意过”的人,有13位。有2位回答,“知道‘年’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在其他问题的调查中,能准确回答的也非常少,从记者采访统计的数据来看,超过95%的青少年对春节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感到陌生或不熟悉。

  谈到春节,采访对象回答最多的就是“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更多的内容却回答不上来。

  除了青少年,记者还对他们的父母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同样让人失望。采访对象中,有近80%的父母不了解春节传统的具体内容,90%的家长没有专门对孩子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这样的结果,不得不令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到担忧。

  民俗专家:社会和家庭应多种方式普及传统文化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徐云忠远在河南、年近70岁的父亲。

  “我们小时候过年,是有很多传统仪式的。”徐老先生回忆说,“包括祭拜逝去的亲人在内的各种地方习俗活动,都有一套严格的礼数,这些传统都是由父母或者长辈带着晚辈来进行,一代代传承下来。”

  徐老先生说:“可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仪式就被淡忘甚至消失了,后辈自然也就不了解,很是可惜。”

  乌鲁木齐市民俗专家张栋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这样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出现了断层,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就是通过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来体现的。”张栋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对青少年的强大冲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加之大多数父母在传统文化方面也不甚了解,导致文化传承断裂。”

  张栋春认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大课题,应该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一方面,应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选修课程,让青少年多了解这方面知识;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通过各种方式讲解和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故事,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另外,还可利用网络、动漫、游戏等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和传承。(蒋夫尔)

责任编辑:xinbao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