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以来,山东德州市司法局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建设平安德州、法治德州、幸福德州的重要手段,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规划,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法律意识为重点,以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为途径,以创新载体、活跃形式为手段,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主题宣传,增强效果。坚持平常宣传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围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重要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专项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周、平安宣传月等重要节日,突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乡村、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广大公民提供了法律服务,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效果。近年来,全市共开展集中普法宣传活动30余场次,宣传法律法规40余部,全市39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到法制教育。
创新载体,活跃形式。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对司法行政网站进行改版,规范网站管理,做好信息登记、审核、发布等工作,使该网站真正成为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开通普发微博和“德州普法群”,开展微博普法、网络普法。在山东商报开辟“法律零距离”专栏,在德州晚报开辟“司法行政专版”,在电视台开播“基层司法行政人物展播”,全面宣传司法行政工作。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定期发布公益普法短信180余万条,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宁津在宁津报开设“普法直通车”专栏,在县电视台开播“法律在您身边”专栏,以案讲法,深受群众欢迎;夏津印制普法扑克、法制楹联开展普法,平原开展“文化普法进万家”和“赶法制夜市”活动,均收到良好宣传效果。禹城市司法行政干警贾娜走进央视法律讲堂,先后录制《爱之殇》、《尴尬的亲子关系》等6期节目,成为我市司法行政走进央视第一人。
扎实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按照“有所区别,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工程。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引导和组织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宣传列入正规文艺团体节目创作和演出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普法宣传主力军作用,打造我市法治文化精品。通过政策引导,有效地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开展法制文艺节目创作和演出,并充分利用农村春冬两闲、婚丧嫁娶、农民工返乡等时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德城、乐陵、武城等县市区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市民学法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2013年12月,我市有3个法治文化广场被评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夏津县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文化阵地、队伍、载体等建设,组织送法下乡法制文艺演出30余场次,散发宣传材料2万余份。目前,全市共有30余支专业文艺团体和100多支业余文艺团体,累计演出数百场,受教育群众达160余万人次。(通讯员 马世利)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