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浅议农信社不良盘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12-28 13:32:43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陈永攀
导读: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直接影响到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不良贷款率偏高,资金的安全性、周转性、效益性较差,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和良好发展,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认真分析加以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法治报道讯(通讯员 陈永攀)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直接影响到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不良贷款率偏高,资金的安全性、周转性、效益性较差,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和良好发展,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认真分析加以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农信社不良贷款这一“顽疾”的形成是多因素、多方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历史性、现实性、政策性、自然性、道德性致因。

社会信用环境差。贷户信用观念淡薄,不诚实守信,有钱不还贷款,恶意逃费赖债,虽诉诸法律,但难以清理收回,在“羊群效应”影响下,好户变坏、赖户更坏,导致不良贷款时有反弹,居高不下,逐年增加。另外农信社在依法维权时,有时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在诉讼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部分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的乡镇企业陷于转产或关停地步,经营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在农信社贷款成为不良贷款。

贷户信用素质差。一是贷户盲目跟风。一些人致富心切,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赚了钱,对贷款上项目、做生意雄心勃勃,没有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撑,甚至没有任何规划,盲目的扎起摊子,往往造成后期经营困难,亏损甚至关停倒闭,最终负债累累;二是贷户跟风攀比。一些赖渣户以欠贷款不还为荣,存在投机和侥幸心理,对农信社贷款能拖则拖,能赖则赖,兜圈子,耍嘴皮,而且相互通气,相互攀比,他没付过利息,我也不付,他不归还,我也不归还,老赖嘴脸暴露无疑。

农信社历史遗留问题多。一是执行制度不力。信贷员素质参差不齐,制度执行不力,贷款“三查”不到位,致使贷款无法收回。二是存贷分离严重。农信社储户基本上没有贷款交易,而贷户更是在农信社没有存款流水的现象普遍存在,“贷款难”问题的存在让一些优质贷户也心生顾虑,不良贷户更是害怕自己的资金被扣划而不敢在农信社发生存款交易。另外农信社贷款大量的换据转约,有不少贷户认为,贷银行的款只要能付息就不错了,到期换换据转转约就行了,至于还款从来就没想过。更有些贷款历经多次换据转约,风险不断暴露,最终危机四伏,形成沉淀。

不良贷款清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项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一是我们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总认为难以执行、难以收回,或者考虑到收回成本问题而不了了之。很多信贷人员谈盘活色变,认为清收工作天天干,好收的都清收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清收工作没有信心。认为都这么多年了,能清收的早就清收了,所以不主动与借款人联系沟通,任由这些贷款继续“呆”下去。二是由于不良贷款时间跨度长,不良贷款借款人、担保人及资产状况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改制、转让、破产或者借款人赖账、出走逃亡等逃、废债情况的发生,使得不良贷款清收困难。三是信用社人员的变换、抵质押不到位、资产未保全诉讼保护期等问题,使得不良贷款清收更是难上加难,不良贷款多数已成为“死滞”。

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与经营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关系到当前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因此,清理转化不良贷款,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是农信社业务经营的重中之重,首要工作,当务之急。

思想认识要提高。农信社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不良贷款盘活不了,就会影响资金投放,资金投放不足,就会影响利息收入,进而影响经营效益,再加上不良贷款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还要因资金占用负担相应的存款利息,就会更加重信用社的经营包袱。所以说,我们要把不良贷款当成首要任务来抓,去除厌战情绪,实现思想再发动,措施再落实,共同克难攻坚,真正把不良贷款这道“坎”冲过去。另外,要切实抛除“新官要理旧账”的思想,对接任社形成的不良贷款,摸清底子,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从自身责任贷款清收着手,尽职尽责,全力以赴,积极主动清收。

畏难情绪要消除。不良盘活历来都是硬骨头,我们大可不必认为任务不好完,也完不成,先从心理上输了阵,因而对盘活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不作为、听之任之。其实盘活不良就凭着一股精气神,这股精气神就是面对陈欠贷款不麻痹、不畏难、不服输、不妥协,有这股精气神在,不良贷款就是一只纸老虎。“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有咬住不良坚决不放的顽强意志,盘活工作就一定会朝着我们预定的轧道前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清收效果。

沟通协调要加强。不良贷款的处置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搞清收盘活不能孤军奋战,需要各级政府、农信社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农信社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以取得各级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行政协调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要主动与公检法司、政府部门沟通,积极寻求支持,以畅通清收渠道。并与法院执行局密切联系,对相关账户进行冻结、强行扣划;同时注意保护诉讼时效及执行期限,运用代位权、撤销权、留置、抵押权实现等多种方式来实施债权。另一方面派专人负责,对存量积案排查摸底,逐户见面,登记造册。利用节假日等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实时追踪借款人、担保人,一旦有可执行之机,坚决执行。

宣传“造势”要到位。 要充分发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施策、一户一个措施”等收贷措施,要坚持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分层次、抓重点,加大清收力度。同时加大依法起诉力度,汲取以往“只赢官司不赢钱”的教训,选择个别具有代表性、有还款能力的赖债户、钉子户,分批、分段依法提起诉讼,达到了起诉一户,胜诉一户,清收一户,震慑一片的作用。并加强与媒体、村委会以及征信机构联系,努力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形成舆论压力,让赖账户“无处遁形”。

清收举措要多样。针对信用意识淡薄的公职人员,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格惩戒。针对非公职人员的“钉子户”,通过媒体曝光、法院执行拘留等途径给予清收,达到清收一户、震慑一方的效果。另外还要学会依靠社会中介力量来清收。如,加强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风险代理制”,利用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加快锁定风险和清收不良贷款的速度。在清收过程中还要讲究清收方法和策略,对一些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实行“放水养鱼”,组织信贷人员深入调查,根据贷户具体情况适时适度放贷,为贷户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又可收回多年无法盘活的不良贷款,从而达到社农“双赢”的效果。

新增贷款质量要把严。要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贷款形成,严把准入关和质量关,做到实质不合规的贷款坚决不放,没有把握收回的贷款坚决不放。一是强化制度学习。要组织全体干部员工认真学习从严治贷各项要求,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信贷政策,特别是重点学习省联社各项信贷制度、操作流程、信贷违规处罚办法。进一步完善并有效执行信贷管理制度,查漏补缺,严禁以任何理由突破制度办理信贷业务。二是信贷人员要尽职尽责做好贷前调查,按贷款操作程序,严格审查贷款必备资料信息,确保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深入调查企业的资产、效益和信誉,调查企业产品产供销及发展前景,查阅企业的账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三是要严格按照贷款“三查”原则,实行“面谈、面签、照相”制度,对每一笔贷款严格落实“三真实、两合理”原则。同时严格管控区域贷款,严禁跨区(乡)贷款。四是要进一步健全贷款经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考核制度,确立“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谁造成风险、谁承担责任”的贷款基本原则。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1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