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与法

舒城县干汊河镇:打造“四色”名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27 12:41:33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古色历史文化、白色羽毛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红色烈士事迹的“四色”名镇。结合省经济强镇的批复和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的创建,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

  法治报道讯 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古色历史文化、白色羽毛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红色烈士事迹的“四色”名镇。结合省经济强镇的批复和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的创建,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干汊河镇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模式。

11.jpg

  干汊河镇生姜、脆桃等特色产业

  在一产方面,因土地肥沃,盛产优质水稻、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目前已形成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下一步将结合舒城县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我镇的定位,立足高端发展,推进“双招双引”。积极申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建设优质粮食示范基地、蔬菜示范基地、水果示范基地、油茶示范基地和畜禽示范基地。在二产方面,干汊河镇壮大省级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的优势,做活做足“小羽毛、大产业”的文章,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当前1平方公里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全框架多层标准化厂房的基础上,围绕110亩羽毛集中区园中园的规划建设,继续培育壮大白色羽毛产业。在三产方面,围绕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与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齐名的古七门堰水利工程遗址、有省级文保遗址周瑜城、有三国时期的摩旗墩、有水质达到国家地矿部认证的柳抱泉),着力打造干汊河镇周瑜城-七门堰-摩旗墩-柳抱泉文化旅游项目,同时谋划新建中共“情报三杰”之一胡底烈士的纪念馆,继续扩大纪念馆作为六安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舒城县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影响力,通过宣传红色烈士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生态宜居

12.jpg

  千年古村落:干汊河镇七门堰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实现生态宜居,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以优美环境带动乡村其他领域共同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干汊河镇围绕“清、静、安、定”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13.jpg

  干汊河镇“清、静、安、定”的宜居环境

  生态宜居的“清”,是环境优美的外在表现。干汊河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围绕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村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等关键性内容,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营造村容整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新画卷。生态宜居的“静”,是环境优美的内在需求。干汊河镇将结合村庄规划和生态旅游的开发,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尽可能多地保留乡村原有地貌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通过提升规划和品质,既打造天朗气清的自然环境,又打造优美怡然的生态环境,让农村环境“静”下来,群众能够体验到区别城市喧嚣的“慢”生活。生态宜居的“安”,是舒适宜居的物质满足。干汊河镇始终将安全生产和群众的住房、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持续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对水源和农田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确保农民群众住得安全、吃得放心。生态宜居的“定”,是舒适宜居的精神享受。干汊河镇以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抓手,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平安乡村创建等,营造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乡风文明

14.jpg

  干汊河镇乡风文明文化阵地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干汊河镇围绕“文化引领、文明创建、文化名片”建设,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

15.jpg

  干汊河镇顺河村喜事“新”办

  一是加强文化引领。加强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进“送戏(图书、广场舞等)下村”等活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农家书屋、村民广场、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发挥作用。继续加大对广播和数字电视建设的投入,坚持开办“党的声音进万家、广播唱响干汊河”栏目,加强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乡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优化村庄环境;大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活动,鼓励村民绿化、美化居住环境;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向孝老爱亲、勤学笃行、勤劳致富、乐于助人等行为学习,同时,开展“让家训上墙、让家风传扬”活动,发掘“乡愁”文化,开展保护一棵老树(一座老宅)、留住“乡愁”记忆活动。并指导各村建立健全了“一约四会”和“红黑榜”,引导村民抵制不文明健康的生活生产行为。三是打造文化名片。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通过明确本地特色,加强项目规划,统筹长期愿景和短期目标等方式,保护性开发周瑜城、七门堰、胡底烈士故里、九龙寨生态园、摩旗墩遗址等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古色历史文化、白色羽毛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红色烈士事迹的“四色”文化名片。

  四、治理有效

16.jpg

  干汊河镇乡村治理试点创建蓝图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部分。干汊河镇作为安徽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下一步围绕“‘四轮驱动’引治理,‘三治融合’领振兴”的口号,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顺利完成省级试点示范乡镇的创建的同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以自治增活力。规范三会一社一站一中心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议事、理事、监事的机构,保障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同时,通过培养和锻炼,着力提高村“两委”成员和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在资源、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开展服务性、公益性的志愿活动,提升自治的凝聚力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二是以法治强保障。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依托学校、村法律服务所、“法律明白人”将法律知识宣传给广大群众,引导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统筹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通过指导村“两委”结合村情,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和完善群众认可、可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民日常行为的约束。三是以德治扬正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农村传统美德,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同时开展多形式的活动来挖掘乡村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将这些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精神,形成广大村民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再通过道德评价、文明评选等活动,形成道德约束和激励作用。

  五、生活富裕

17.jpg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干汊河镇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必须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去。干汊河镇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就业创业三个方面目标,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8.jpg

  干汊河镇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原则,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强化防范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确保不返贫、不致贫。二是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把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内部。鼓励和支持通过“电商+”“文旅+”等渠道,融合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同时,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三是促进就业创业加快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解决广大青壮年就业。实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支持各村设立乡村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保障低收入家庭就业。支持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吸纳就业,继续开展“创客”培训活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1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